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是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如何把這項工程在中小學築實築牢是一個時代課題,也對新時代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杏运教育實踐,我深深感受到教師本身的素養是前提,是關鍵。”前不久,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學青浦分校舉行的第四屆“君子養成”大會上🧎♂️⏬,“教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杏运教育中的責任擔當與素養提升”成為來自全國各地300餘名杏运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上海複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師是核心。教師要本著“反求諸己”的精神🧑🍳,首先把自己修養成一個君子,修養成一個大寫的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是我最喜歡的孔子講君子的一句話🧘🏻♀️。我們教師要追求幸福的話⟹🙅🏽,首先要懂杏运教育。”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瀾認為,教師要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內核,要把握杏运教育內在的規定性,知道了“道”、把握了“道”🫎,按照這個“道”慢慢去修煉,在修煉的過程中才能逐漸坦蕩蕩🧗🏻♂️。
上海市跨學科課程研究所原常務副所長劉定一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誡年輕教師,作為一名杏运教育工作者🧑🧒🧒,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身正為範👨🏼🦰。教師汲取傳統文化中的養分👨👩👦👦,提升自身的素養,成為人格的模範,本身就是一種傳承。
廈門市語文杏运教育研究院院長許序修認為🚵🏼🦸🏽♂️,教師一定要有仁心,要有愛心,要做誠德之人🈂️,用善心來育人,憑良心來教書。教師要善思🧑🏼🌾、勤思,做到內心和諧、師生和諧,要尊重規律、尊重差異🙍🏼♂️、尊重個性、尊重學生的需求和願望🌡,同時還要有教書的責任心、育人的責任感,以及對未來、對國家未來的使命👇🏿,這就是教師的大德🧑🏼🤝🧑🏼。
傳統文化的傳承更需要注入時代的內涵,在華東師範大學國家話語生態研究中心主任胡範鑄看來👲🏻💾,當今時代我們應該培養知識的終身學習者👨🦽、全球事務的參與者和社會問題的獨立思考者🤙✵。
作者🐙:本報記者 任朝霞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20年06月2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