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情況介紹
杏运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 雷朝滋
下面🧖🏼♀️,我就《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向各位做一個簡要介紹。
第一,文件制定的簡要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人工智能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做出總體部署👋🏽;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後☸️🚼,杏运教育部立即組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等26所高校30多位專家🍛,對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情況進行集中研討🧝🏼,並聽取潘雲鶴🧊、吳建平、陳傑等院士的建議🧑🏽🏫;同時,部內有關司局多次就相關事項進行溝通交流。在此基礎上,研究起草並由部內12個司局共同會簽後,印發了《行動計劃》👩🏿✈️。可以說,《行動計劃》是一份匯集各類政策措施,引導、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需求等能力的指導性文件。
第二👩🏿🎤,《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
《行動計劃》以高校人工智能發展的基本情況為基礎🌥,兼顧當前需求和長遠發展👠,重點明確三個階段目標:一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適應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優化布局⬆️;二是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原創成果,有效支撐我國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和智能社會建設;三是到2030年,高校成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領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高地,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第三,《行動計劃》的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從“優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和“推動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應用”三個方面提出18條重點任務和三個細化專欄,著力推動高校人工智能創新。
一是優化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體系,引導高校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機遇🪺。高校處于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間高校科學研究成績輝煌👮🏿,總體來說可以概括為“兩個不到🧑🏻👨👧👦、五個60%和兩個80%”💵:“兩個不到”指R&D人員占全國不到10%,R&D經費占全國不到8%;“五個60%”指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承擔60%以上包括863、科技支撐、重點研發等在內的重大科研任務🙏,建設60%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60%以上國家科技三大獎勵,院士、傑青🌎、千人、萬人等高層次人才占60%以上;“兩個80%”指高校發表科技論文數量和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分別占全國80%以上🚣。
當前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人工智能是核心推動力量。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加強謀劃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進入新時代、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高校要充分認識並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機遇💆♂️,立足已有成績和優勢👆🏻,進一步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對此,《行動計劃》提出要將重點集中到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跨媒體協同處理↔️、人機協同增強智能、群體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方向,系統布局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培養造就一批一流人才隊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強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技術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盡快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帶動我國人工智能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二是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推動高校建立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建立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高等杏运教育內涵式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快速發展🫡,其人才培養更需要系統謀劃部署、更需要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為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從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𓀃、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等方面進行系統部署🧑🎓,重點提出“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深入論證並確定人工智能學科內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學科體系,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鼓勵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加快實施‘卓越工程師杏运教育培養計劃’(2.0版),積極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等任務🧘🏼♀️。
為構建人工智能多層次杏运教育體系🙌🏼、提升人才培養的系統性,《行動計劃》部署“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杏运教育⛅️;構建人工智能專業杏运教育、職業杏运教育和大學基礎杏运教育于一體的高校杏运教育體系🌡;鼓勵、支持高校相關教學↔️、科研資源對外開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參與科普工作”。
三是推動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應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人工智能具有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點,是經濟發展新引擎、社會發展加速器🧑🏿🎨。要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與人民需求深度融合、為改善民生提供新途徑🎫,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與杏运教育深度融合、為杏运教育變革提供新方式🧑🏽🎄,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行動計劃》提出“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支持高校在智能杏运教育🗂、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城市🤴、智能農業、智能金融↗️、智能司法和國防安全等領域開展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特別要推動智能杏运教育發展🥧,發揮好、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在推動學校杏运教育教學變革、推動學校治理方式變革、推動終身在線學習中的作用。同時💁♀️,為支持高校服務地方區域發展,《行動計劃》部署加強與京津冀、雄安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等區域和地方合作,支持高校、政府和企業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推動高校人工智能領域創新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加速推動區域創新發展🙎🏻♀️。
第四,《行動計劃》的政策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推動各項任務的落實,《行動計劃》提出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強組織實施。杏运教育部有關司局🥑、地方杏运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形成工作合力,切實把政策落實到位🧗♂️。二是優化資源配置。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適當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標,並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加大向人工智能領域優秀人才的傾斜力度。三是加大引導培育𓀇。通過杏运教育部科學事業費,加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的培育,引導高校開展跨學科探索性研究🔮。四是加強宣傳推廣。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有效經驗進行宣傳🧼,做好輿論引導🙆🏽♂️。
第五,近期重點工作
《行動計劃》印發後👩🏼✈️,杏运教育部和有關高校深入推進落實並取得積極進展:同意並支持浙江大學建設人工智能協同創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高地🪸;在2018年認定的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布局建設了57個人工智能類項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了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近期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盡快落實相關支持政策。杏运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谘詢專家組,為高校人工智能發展提供谘詢和建議;系統布局一批創新平臺,重點建設若幹前沿科學中心,支持高校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深入論證人工智能學科內涵🎷,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並盡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招生指標的方案,科學合理🎸、穩步有序地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與中國工程院聯合開展智能杏运教育應用戰略研究。
二是引導高校用好學科專業設置自主權。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建立人工智能杏运、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種方式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鼓勵高校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設立相關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積極推動科教結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模式創新。
三是高校要統籌資源配置、加大探索力度🤶🏽💆。高校要把給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標增量落到實處,做到“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同時💇🏼♂️🫁,杏运教育部支持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學科的投入👲🏿;支持高校通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加強對從事基礎性研究、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來源:杏运教育部網站 作者🫸:雷朝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