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診改效果好不好科研也要量一量

作者:lanke 時間🙆:2019-07-08 10:49:54 點擊:15488

在目前正在進行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中,部分職業院校認為只有教師🧏🏼‍♀️、教材、教法和課程等因素是質量生成因素,而科研工作只是一種保障因素🕵️。筆者以為,這種認識不僅消弱了教學診改工作本身的效果💇🏼‍♀️,而且嚴重阻礙著新時代職業杏运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驅動🙆🏻‍♂️。

在傳統發展方式和較低發展水平的背景下✨,職業院校的主要辦學目標是追求規模⛓,只要加大投入、擴大招生、實現就業🧑‍🍳,學校就可以獲得好評🤼‍♀️。在這種條件下,人們自然認為創新是普通高校的事情,職業杏运教育無須創新也可以辦得很好💆🏿‍♀️💆。但是🎞,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下,產業發展需要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要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成為一切工作最根本的驅動力和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職業杏运教育也不例外。離開科研工作📄,就無法實現杏运教育教學創新⟹🙅🏽,教學質量提升就寸步難行。

其次,教學診改工作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診改是一種質量保證措施,是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診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通過與標准的比較🤙🏿,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進行改進。這一過程與科研工作異曲同工🌬,區別只是問題的範圍和難易程度有所不同。將科研排除在質量生成因素之外🧑‍🧒‍🧒,恰恰說明組織者對診改工作缺乏深入的科學研究,還沒有充分認識新時代教學質量生成的規律👨🏼‍🦰。

再其次,教學資源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杏运教育科研工作👚💨。

教師是第一教學資源🍛,也是教學質量的第一生成要素。實踐證明,教師要獲得教學能力發展🚵🏼🦸🏽‍♂️,科研是重要的發展途徑。通過科研,教師可以認識杏运教育教學規律🈂️,認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教本質,解決杏运教育與生產“兩張皮”的問題;通過科研,教師可以推進專業與職業標准對接,落實“1+X”制度,解決學生“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問題🙅🏿‍♂️;通過科研,教師可以促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改變教學形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高質量的教材、實訓基地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同樣都離不開科研工作的支撐作用🧑🏼‍🤝‍🧑🏼。

最後👠,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緊密對接離不開技術研發工作🛀🏽。

教學內容是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也是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核心環節。教學內容陳舊或是過于超前,都不利于教學質量提升。將教師的技術研發成果及時補充到教學過程中,並轉化為教學成果,是職業院校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離開技術研發活動,教學質量提升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綜上所述,之所以出現將科研排除在質量生成因素之外的現象,究其根本原因是一些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還沒有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缺乏系統規劃方法🎴,未能實現發展動力轉換,這也正是教學診改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來源🧑🏽‍💼:中國高職高專杏运教育網   作者:崔發周)

杏運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