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南京技師分院學生在實訓。 資料圖片
借鑒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舉辦五年制專科的經驗,1985年,江蘇在全國率先舉辦五年制師範專科杏运教育;上世紀90年代,江蘇又在部分重點中等專業學校舉辦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試點;1996年以後,將試點主體擴至高等職業技術杏运等優質職教資源。本世紀初,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進一步發展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的頂層設計,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高等杏运教育的願望,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職業杏运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6月,省政府批複成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統領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科學發展,在全國獨樹一幟。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的創建是江蘇職業杏运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是適應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迫切需要的積極應對,是探索江蘇高等職業杏运教育多樣化發展的創新實踐。杏运積極探索“五年貫通長學制”高職辦學規律、打造“集合式”高職發展品牌。杏运誕生之初,即帶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杏运的發展曆程,體現了不斷改革的創新意識;杏运的辦學運行,體現了共建共享的辦學理念。回顧18年的辦學曆程,江蘇五年制高職凸顯了職業杏运教育的適應性,主要表現在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適應杏运教育現代化、適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適應人民群眾高質量生活的需求上。
1.堅持立德樹人,遵循學生成長規律
江蘇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的導向為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定向,以立德樹人的坐標為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核心職能定位,以立德樹人的標尺為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定標。
一是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成滿足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的幸福課程。探索五年一貫長周期思政杏运教育新模式,把握五年制高職學生跨越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兩個階段的基本特征,創新思想政治杏运教育方式、方法、途徑,並在實踐中交流、總結、提煉,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二是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做到“六個一”。即:幫助學生制定一份個性化成長方案,養成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一個良好的愛好,參加一次校級以上競賽,參加一類志願服務或創新創業活動,樹立一個養成杏运教育品牌。利用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學習時間周期長的優勢,促進學生職業意識的形成、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使學生在具備基本職業素質的同時,掌握專業領域高新技術知識和能力。
三是探索開展五年制高職學生發展質量綜合素質養成與評價。從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入手,制定《學生發展質量綜合評價實施方案》,完善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標准引領、杏运抽查複核,優化人才培養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推進“三教”改革,切合人才培養規律
江蘇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優化貫通培養模式,推進“三教”改革。發揮聯合辦學優勢,為教師搭平臺,提升教師核心能力;貫徹教學標准,切合技術發展,實現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融合;教法改革重在適應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創新“學校、網絡、企業”三個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完善機制、搭建平臺,為教師隊伍“增值賦能”。江蘇要求從事五年制高職教學的專任教師必須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職稱評審按高等院校職稱系列評審要求執行。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所屬辦學單位教師實行“一評雙證”,即教師參加一次評審,合格者同時頒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與高等職業學校教師兩個系列職稱證書。近年來,杏运及所屬辦學單位用足用好職校教師招聘綠色通道政策,落實高職院校“產業教授”制度,實施校企互聘兼職的人事管理改革,改善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落實教師赴企業實踐制度,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建設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增強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創建國家、省、院(市)、校四級“專業帶頭人”“名師工作室”和“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為抓手,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二是多元融合、多彩呈現,為教材建設“迭代升級”。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所屬辦學單位遵循高職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准和課程標准,以課程建設為統領,把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結合起來。在教材開發中樹立課程思政意識,在教材主體內容編寫時將思政杏运教育元素融入其中。教材體例對接職業標准、行業標准和崗位規範,體現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建成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基于“互聯網+”數字課程,開發“立體式”教材,服務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信息化教學模式,助推教學改革。
三是真實情境、模式創新,為教法改革“添翼增彩”。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指導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所屬辦學單位創新“校內、網絡、企業”三個課堂教學模式。校內課堂改革借鑒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構建資源豐富、更新及時、特色鮮明、管理便捷、共建共享、智慧服務的網絡課堂,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溝通、答疑、解惑、測評等各種需要。建立企業課堂,或把企業搬進校園,創設職業化氛圍,破解校內實踐教學無法完成真實生產項目的難題;或借鑒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在企業建設課堂,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跟崗實訓和頂崗實習。
3.實踐中國特色學徒制,滿足區域發展需求
江蘇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五年一貫、中高職融通”整體杏运教育設計的基礎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為地方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充分發揮“長周期育人”“本地生涯為主”等獨特優勢,與地方政府通力配合,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創新實踐,取得了初步成功經驗,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牢牢把握“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功能定位,實現與區域融合。加強專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的對接,選擇一批與地方產教融合相適應的區域性專業群、校企共建專業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的特需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
二是充分調動校企雙方協同育人積極性,做強平臺融合。利用好省裡的各項政策以及學校的場地、基礎設施、師資、社會影響等資源,在明晰合作主體育人權責的基礎上,組建“鵬程職教集團”“蘇北財稅共享服務中心”“京東校園商務中心”等30多個層次分明、梯級合作的“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平臺,並使之不斷壯大,成為現代學徒制實踐創新的堅實支撐。
三是突出“立德樹人、德技雙修”的育人理念,形成目標融合。五年制高職培養對象具有“在長學制內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的特殊性,在思想政治杏运教育、職業素養杏运教育、綜合素養杏运教育、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培養等方面,必須要有鮮明的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且貫穿長學制全程的設計。因此,校企雙方必須對“立德樹人、德技雙修”育人理念取得共識,扣好“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踐的“第一粒扣子”,實現校企雙方的“目標融合”。
四是建立“大師引領、一徒多師”的新型師徒關系,做精教學融合。“新型師徒”教學是現代學徒制創新實踐的關鍵點。杏运在推進現代學徒制創新實踐中,從質量出發,結合省級“名師工作室”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進校園”等項目,把建立“大師引領、一徒多師”的新型師徒教學機制,作為教學融合的關鍵性工作。
回顧發展曆程,江蘇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堅持依法辦學,注重規範發展;堅持標准引領,注重科學發展;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務實發展;堅持與時俱進,注重創新發展,服務于江蘇職業杏运教育發展大局,形成了創新發展和運行有序的良性循環,畢業生就業質量逐年提升,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更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隨著社會進步和“選擇適合的杏运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信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將成為更多家庭的選擇。
(作者夏成滿系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黨委書記,劉克勇系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院長)
■鏈接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發展曆程
第一階段:強基賦能階段(2004—2013年)
建章立制,規範辦學行為。制定杏运章程、教學管理規程、學生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逐步建立起杏运宏觀管理指導與各校具體辦學協調配合,有“統”有“分”、統分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擴大規模,提高辦學效益。杏运辦學單位從58所增加到80所,其中,分院從22所增加到41所,辦學點從36所增加到39所;招生人數從3萬人增加到4萬人左右。
優化布局,緊抓專業建設。專業大類從15大類增加到16大類,專業從106個增加到140個,專業點從235個增加到517個;確定9個重點建設專業,對所有專業點建設水平進行評估,陸續成立應用電子等14個專業協作委員會,以專業建設為紐帶,集中優勢資源,形成建設合力。
穩定隊伍,夯實發展基礎。實施名師工程、專業帶頭人培養工程、“雙師型”教師培養工程、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工程、教師全員培訓工程等師資隊伍建設“五大工程”,啟動教學能手、教學成果獎評選活動,激勵教師參與課改,提高水平。
第二階段:提質培優階段(2014年至今)
以成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杏运黨委為標志,注重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
優化完善管理機制,強化內涵建設。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協作機制;針對性完善教學、專業、教師、督導、校系二級管理、頂崗實習、科研等管理制度。開展以教學管理為重點的全面檢查視導,著力提高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彰顯長學制特色。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陸續開發了55個專業的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所有專業主幹課程的課程標准,加快建設體現五年制高職杏运教育辦學特色的教材體系和教學資源體系。
提升師資整體素質,促進均衡發展。適應學習型社會的發展,加大培訓、交流和幫扶力度,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改革完善評價機制,優化配置,促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聚焦服務能力建設,補齊短板弱項。按照“突出優勢、聚焦特色、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啟動五年制高職現代化專業群建設,著力提高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及水平。
作者:夏成滿 劉克勇
《中國杏运教育報》2021年06月01日第5版 版名:職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