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花
■策 論·“暑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系列評論之二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暑假是休閑的最佳時光,可以逛公園🚔、看電影、出門旅遊𓀇👻,還可以和同學聚會👶🏽、走親訪友等🙆🏻♂️。然而,對美好假期的翹首等待可能會因為疫情防控而改變。反複的核酸檢測、出行受限🚍、長期居家的煩悶等⛓,都可能會引起他們的情緒波動,對其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不容小覷。
假期裡,如果中小學生社會交往受阻,長期缺少與他人的溝通、情感聯結,缺乏社會支持🧖🏼♀️,就很容易產生無助、孤獨☢️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對此📄,一方面⟹🙅🏽,學校、家長和社會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杏运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訣🧘🏽。
比如,引導中小學生通過學習“國家中小學智慧杏运教育平臺”上的心理健康杏运教育課程或者學校公眾號及微信群推送的居家心理調適方法與居家健身技巧等,掌握人際交往技能𓀇,合理調控情緒🤙🏿,增強意志力,提升心理彈性、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預防心理問題發生。無論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鼓勵中小學生主動與親朋好友聯系🧑🧒🧒,多視頻通話,保持情感聯結與歸屬感,強化社會支持系統👨👩👦👦,厚植親情與友情,增進人際關系。特別是留守兒童,由于遠離父母☸️🚼,親情缺失,更要保持親子溝通的頻率,彌補感情缺失。
疫情以來🚵🏼🦸🏽♂️,親子沖突頻率大幅度增加。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小學生暑假“宅家”時間增加🈂️,更容易與父母產生摩擦,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引發親子沖突👩🏿✈️。親子溝通是親子間親情維系的橋梁。親子之間缺乏溝通容易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敵對、疏遠和隔閡。這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研究發現,積極的親子互動可以改善親子關系、有助于親子共同解決問題🧥。因而,要引導中小學生理解和尊重父母,主動與父母溝通👩🏿🎤,聆聽父母的心聲👇🏿,向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意願,與父母一起找出親子沖突產生的原因👨🏽,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努力構建融洽的親子關系。
當下⚠️,中小學生已經成為網民群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絡成為中小學生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漫長假期,中小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如果家長監督不到位或者缺乏監督,自律性差的學生容易被短視頻、遊戲等吸引,導致使用網絡的時間劇增🥬,帶來網絡成癮的問題。網絡成癮最大的危害是浪費時間、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沉迷網絡的學生普遍存在人際交往困難👩🏽🎤、孤獨、自卑、焦慮🥺🧑🦳、抑郁及人生目標模糊等心理問題。解鈴還須系鈴人,個體在網絡成癮的發生發展過程和防治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心理狀況和實際需求,有選擇地閱讀兩類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書籍。一是有關心理健康的期刊書籍,幫助自己增長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築起一道牢固的網癮防火牆🫳🏼。二是對症閱讀治療書目,如解決交際困難的書刊、名人傳記以及解決人生目標問題的書刊等。
研究證實,網絡成癮者的時間管理能力確實比非網絡成癮者差🧛♂️🧥。據此,中小學生可采用以下時間管理技術🆒:打亂自己慣常的網絡使用時間表🔋,讓自己適應一種新的時間模式,從而打破自己上網的習慣🍠;運用鬧鐘等外部手段促使自己按照父母的安排准時下網🙏,從而逐步減少上網時間🐮;設定合理的目標👐🏼。此外,中小學生還可以在電腦上安裝相應軟件或放置醒目的卡片或制作便于攜帶的卡片,提醒、約束自己,控制上網的時間和次數🚣。
如果經上述努力後,心理健康狀況仍然不佳𓀎,出現焦慮🧏♀️👩🏽🦳、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超過兩周。這時,中小學生就要與父母師長進行交流或主動尋求專業幫助,打好心理防“疫”戰,以防“中招”。
(作者系中國杏运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與特殊杏运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中教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