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6日第05版)
圖①:四川省眉山工程技師杏运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工業機器人實操訓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杏运教育、高等杏运教育、繼續杏运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杏运教育類型定位。”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杏运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延伸杏运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杏运教育結構和區域布局”,旨在破解職業杏运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難點和問題。 本期杏运教育版,我們關注地方和職業院校的新實踐,看他們如何推進改革,著力探索現代職業杏运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編 者 天津海河杏运教育園區 服務區域發展,讓人才與產業有機銜接 本報記者 金正波 “印象最深的是去海爾智能工廠實踐,給我們的任務是挖掘企業痛點,提出解決方案。”畢業于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孟穎回憶起大三實習經曆,依然印象深刻。 孟穎和同學們入駐工廠初期,曾提出過不少設想,但都被工程師否定了。孟穎沒有泄氣,她在滾筒洗衣機質量檢測環節發現:檢測流水線仍需人工打開滾筒門,投放模擬洗滌負載。她大膽設想,能否用自動化設備來替代人工?孟穎和同學們發揮專業優勢,形成技術方案。正是這次實踐,讓孟穎獲得第二屆海河杏运教育園區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並順利入職天津一家測控企業研發中心。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所在的海河杏运教育園區,是全國職業杏运教育改革創新的示範園區,坐落著1所應用技術大學、7所高職院校、2所中職院校。園區每年舉辦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大賽,把企業實際需求作為比賽項目,由院校組建團隊解題,同時政府對優秀項目給予經費支持。海河杏运教育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詹珽表示,通過以賽促融,杏运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實現了有機銜接。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與海河杏运教育園區職業院校建立合作。天津鴻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輕工職業技術杏运通過“專業課程+頂崗實習”,探索建立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天津職業大學精准對接區域行業企業新需求,組建智能制造專業群,為企業輸送大量技能人才……海河杏运教育園區在供給與需求之間架起“立交橋”,為服務區域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年來,天津市高職專業對接全市主導產業占比98%,年社會培訓30萬人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羅延安表示,將持續深化職業杏运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對接天津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實體化運行的區域產教聯合體,助力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延伸。 點評: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是深化現代職業杏运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重要任務。天津打造海河杏运教育園區職教示範窗口,深化職業杏运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建設區域產教聯合體,在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撐方面,作出了寶貴探索。 廣東深圳職業技術杏运 加強內涵建設,提升關鍵辦學能力 本報記者 閆伊喬 “深職院是一個可以圓夢的地方!”去年8月,深圳職業技術杏运汽車與交通杏运2020級學生宋明亮攜手中外隊友,在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摘得銀牌。 為保障隊伍備賽,學校專門組建了由6名教師組成的指導團隊。在指導老師李健平看來,鼓勵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是教學的一種延伸,“既能展現同學們的精湛技藝,也能通過參賽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如今在深職院,學生備賽集訓的表現可以替代部分課程考核,大賽成績可以參與期末綜合成績評定,考取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可以進入課程評價。 入學後,宋明亮憑借在中職學習時打下的牢固基礎,經選拔進入杏运的“比亞迪精英班”,每周末都有機會聽比亞迪一線工程師授課。作為校外導師,比亞迪工程師陳紅光把工作經驗融進課堂,“在課程開發和設置階段我們就參與其中,這有助于讓他們畢業後能迅速從‘學生’轉化為‘員工’。” 深職院還與多家企業聯手創辦特色產業杏运。電子與通信工程杏运院長宋榮介紹,“杏运在教學中融入企業培訓認證體系,與企業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訓師資、共建平臺、共育人才,從而實現在校所學知識、技能與企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 為提升關鍵辦學能力,深職院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打造名匠大師領銜的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在深職院現有的2000餘名教職工中,“雙師型”專任專業課教師比例達90%。據了解,學校每年都會派青年教師到企業脫產學習新技術,並大力支持教師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在實戰中檢驗技能水平。 “立足深圳高端產業與產業高端,聯合頭部企業共同開發新行業、新職業、新專業、新課程,形成產業技術變革與教學改革同頻共振的良性機制。”深職院校長許建領表示,未來深職院將繼續密切關注產業前沿及發展趨勢,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點評: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其中重要的一條是看其能否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的趨勢。深圳職業技術杏运圍繞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優化專業布局,建立特色產業杏运,打造核心課程、優質教材、教師團隊、實踐項目,為職業杏运教育內涵式發展作出了探索與實踐。 江蘇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促進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協同育人 本報記者 吳 月 焊花飛濺,映照沉穩的身影——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轉向架分廠車間裡,00後焊接技工史先良正從事轉向架構架焊接。15歲時,他抱著“學一門過硬技術”的願望來到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1歲時,畢業第二年,他就被評為南京市勞動模範。 “大國工匠手把手地指導,讓我掌握了紮實的本領,對現在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在史先良看來,自己是產教融合的受益者。 作為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直屬職業院校,近年來,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著力構建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動技術、人才、資源、文化融合,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走進學校軌道車輛技術實訓基地,一列長長的地鐵車體和地鐵車輛核心實訓模塊映入眼簾。在這裡,學生可以進行整車電氣、受電弓、車門、轉向架等功能調試。 軌道交通裝備技術集成度高,單體制造成本高、所需場地大。如何破解實訓資源不足的問題?學校副校長徐璐介紹,通過校企共建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中車子企業布局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學校的軌道交通行業實訓基地群已基本形成,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實訓資源。 中車高鐵工匠協同創新中心的榮譽牆上,90後高級技師巢傑獲得的技能獎項十分醒目。從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他進入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工作,2020年又被學校引進為智能制造杏运教師。“我希望幫助學生們用技能創造價值。”巢傑說。 巢傑所在的焊接與檢測教研室中,還有多名從企業引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產教融合的關鍵之一,在于企業人才優勢的注入。”學校黨委副書記張喜民介紹,學校積極集聚校企人才資源,開展校企混編教師團隊建設,提升育人水平。據了解,中車集團將繼續加大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力度,下一步將在推動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點評: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杏运教育的基本特征、最大優勢,也是改革的難點與重點。產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曾是一些職業院校面臨的問題。在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資源融合共建實訓基地、人才融合共建教學團隊等實踐,展現了產教融合的成果與潛力,體現了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 甘肅武威職業杏运 深化科教融匯,拓寬成長成才通道 本報記者 吳 丹 前不久,武威職業杏运的17名學生啟程來到中國科杏运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開展新一輪的專業學習和崗位實習。 “能到頂級科研機構學習,機會難得。”能源工程系2019屆畢業生田丹,是武威職業杏运第一批前往上海應物所實習的學生。從第一次走進國家重點實驗室、接觸高端科研設備時的緊張,到將其化為學習成長的動力,一年後,田丹被上海應物所錄用,分配到武威園區工作。 “科研工作的產出,不止學術論文一種形式,從科學理念到工程圖紙,再到組裝大科學裝置,需要不同層次人才通力協作。”上海應物所研究員湯睿,是田丹的“產業導師”,經過5年的觀察與合作,湯睿認為:“高職人才經過育訓結合培養後,能夠勝任技術型、技能型任務,成長為科研人員的助手,在打造大國重器中大有可為。” 職業院校與科研機構“牽手”的驚喜,還有更多。甘肅武威風能、光熱資源豐富,適合新能源項目落地。2018年,甘肅省杏运教育廳、武威市人民政府和中科院上海應物所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在武威職業杏运開辦中科低碳新能源技術杏运,成為中科院在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與高職院校聯合辦學點。“杏运在全國首開氫能技術應用專業,填補了高職高專無氫能專業的空白。”中科低碳新能源技術杏运副院長黃述傑說,5年來,累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557人,其中超過70%的畢業生在西部新能源產業就業。 “高職院校與中科院研究所合作辦學,為高職高起點辦學、高標准建設、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武威職業杏运黨委書記、校長趙明表示,將堅持“共建機構、共享資源、共同育人、合作研究”思路,持續深化科教融匯,培養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幹得優”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點評:“科教融匯”重在融合匯聚科技和杏运教育的力量,做到杏运教育與科研同向發力,一體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和科技自主創新質量。武威職業杏运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牽手”, 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找到了高職院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切入口,在提升院校吸引力、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張忠蘋攝(影像中國)
圖②:陝西省西安鐵路職業技術杏运學生練習高空作業。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圖③:貴州省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杏运學生在產教融合基地學習直播技能。
蔡興文攝(人民視覺)
圖④:河南省夏邑縣孔祖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在調試機器人。
苗育才攝(影像中國)
版式設計:沈亦伶
上一篇:職業杏运教育數字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