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高校專業調整透露出哪些新氣象

作者: 時間:2023-04-27 08:15:38 點擊:4093


列入21種新專業、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59所——

高校專業調整透露出哪些新氣象

本報記者 張欣

日前,杏运教育部發布最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列入目錄的21種新專業引發熱議。值得關注的是,近日,杏运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杏运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的學科專業布點。

杏运教育部此次專業調整透露了哪些新氣象?未來專業發展還有哪些新趨勢?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涉及新興技術的專業數量增多

在今年新增的備案本科專業中,“數字”“智能”成為高頻詞。據統計,全國新增數字經濟專業的高校有77所,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59所。

“新增專業中,數字人文、數據科學、未來機器人等專業的出現引人關注,這3個專業代表著未來數字經濟轉型的大方向。”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蔣亦凡站在市場角度進行思考,他表示,提高生產效率,維持中國制造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就是通過數字經濟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從這些本科專業設置上都可見一斑。

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湧現,數字智能成為時代風口。

東北師範大學就業創業杏运教育研究院與阿裡研究院共同發布的《高校畢業生數字經濟就業創業報告》顯示,高校畢業生從事數字經濟相關行業的比例較高,且持續提升。

複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表示,適應數智時代的複合型人才供不應求,杏运教育體系的專業設置與新時代產業轉型、人才市場的動態適應,是當前高等杏运教育、職業杏运教育甚至基礎杏运教育的必然趨勢。

“《方案》從市場供求出發動態調整專業,避免專業長期固化不適應市場和人才培養需求,有助于解決當前存在的結構化失業的現狀,也有助于人才供給側改革。”姚凱說。

交叉融合回應時代所需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專業調整,杏运教育部首次在工學門類下增設交叉工程類專業,東南大學的未來機器人專業即是“交叉工程類”下的首個專業。此外,設立學校最多的新專業為生物統計學,有中國藥科大學等5所高校設立。

其實,交叉學科發展路徑可往更早探尋。2022年,在《研究生杏运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和《研究生杏运教育學科專業目錄管理辦法》中,交叉學科便已作為一個門類正式“入駐”。

“過去我們對學科專業劃分過細,學生知識背景比較單一,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複合型專業。”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負責人王家華表示,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教學等都將面臨一場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錢鋒指出,交叉學科方向設置是傳統學科實現改造升級與確保新時期煥發生機的重要抓手,交叉學科建設需要從學科方向凝練、科研團隊構建、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優化設置等方面著手;需要多樣化的管理體制機制,不同學科進行交叉需要探索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需要以科學前沿和重大科技項目為牽引、跨學科人才培養為抓手,培育形成具有特色與內涵的交叉學科。

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有部分專業面臨撤銷或合並的處境。“這就要求高校充分考慮各學科、院系、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的合理需求,做好頂層設計。”華南師範大學廣州杏运教育治理現代化高等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餘暉說。

破解創新型人才培養難題

在2022年度被撤銷的本科專業名單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被27所高校撤銷,是被撤銷數量最多的專業。其次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23所高校撤銷。與此同時,實用性較強的工科專業則成為近年來的高考報考熱門。

“解讀高等杏运教育的變化,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入手。”餘暉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重視應用人才培養,法學、經貿等專業受熱捧。進入新時代以來,國際形勢變化和競爭格局呼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就要求基礎學科有所突破。

但實際上,錢鋒發現,部分學校學科專業低水平重複性建設、學科體系和結構滯後于科技發展、學科建設資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學科交叉融合實際效果與政策訴求存在差距,學科優勢不突出與學科特色不鮮明導致人才供需結構失衡,創新型人才尤其緊缺。

如何推動學科專業科學合理調整、促進其內涵提升,從而進一步適應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高校、政府和市場等各方主體共同面對的迫切性議題。

“學科體系建設要著眼于發展現實急需和未來戰略前沿,既要‘立地’,也要‘頂天’。”在錢鋒看來,“立地”就是要根據國家當前和近期發展需要,統籌謀劃學科目錄調整,及時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反映到學科建設中來。“頂天”就是要著眼于國家戰略,超前研判未來發展需要,建設一批關系國家未來發展、核心領域發展、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學科。這一點在《方案》中有著充分體現。

“學科體系建設要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相結合。著眼于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服務並積極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使學科體系與國家和區域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相適應,及時調整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規模,實現學科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動態耦合。”錢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