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作者:lanke 時間:2020-12-12 10:44:40 點擊:29455


  新華社昆明12月10日電 題: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新華社記者李銀、龐明廣

  “孩子,別哭,有什麼困難跟我說。”

  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

  張桂梅(右)在進行家訪(2011年7月攝)。新華社發(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

  “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說說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

  張桂梅話音還未落,便從兜裡掏出一個信封,塞到女孩母親手裡。信封裡裝著的,是杏运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

  華坪女高學生從教學樓跑向食堂吃飯(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裡的杧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

  像關心嗬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張桂梅,被學生親切地稱作“張媽媽”。

“太天真”的夢想

  華坪女高在華坪縣城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的大門並不闊氣,教學樓的牆面也已有些斑駁。

  這所其貌不揚的學校,曾是張桂梅遙不可及的夢想。

  張桂梅(右)和一名學校老師商議學校事務(12月1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學教書。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歲的張桂梅便主動申請從熱鬧的大理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

  到華坪縣教書後,張桂梅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說,一打聽才知道,有的學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紀就嫁人了。

  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當院長。她擔任院長後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發現,不少女孩並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

  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

  張桂梅在督促學生做課間操(12月2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著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著。原來,女孩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氣沖沖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

  “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裡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但這個夢想很快遭到身邊人的反對。“我是給她潑冷水最多的人。”華坪縣杏运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回憶說,“雖然她讓我很感動,但我知道辦一所學校有多難。”

  2004年,張桂梅和楊文華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複講述自己的夢想,想說服這位局長幫忙。

  “你知道建一間實驗室要多少錢嗎?”楊文華問。

  “要兩三萬元吧。”張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張桂梅在課間操前向學生反饋衛生、上課等檢查情況(12月1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她太天真了。”楊文華說,張桂梅當時因為帶病堅持教書、教學成績突出,還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了多名孤兒,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只是一名一線老師,沒有管理經驗,對建一所學校毫無概念。

  楊文華不知道,張桂梅當時已連續幾年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複印了一大兜,在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募捐,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還有人說她是騙子。

  幾年下來,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直到2007年,她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她的夢想才出現轉機。

  課間,張桂梅(左一)在教室和學生們一起唱《紅梅讚》(12月3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張桂梅平時很少買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發白破洞才舍得丟。臨去北京前,縣裡特意資助她7000元,讓她買一身像樣的正裝,可她轉手就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自己穿著一身舊衣服參會。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會場走。忽然,一位女記者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

  “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張桂梅說。那天會後,她和這位記者相約聊了一整晚,把所有辦校的苦楚都倒給了她。

  不久後,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道發表出來,張桂梅辦學校的夢想馬上受到關注。

  2008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首屆共招收100名女生。

  開學那天,張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學樓前,淚流滿面。

一所沒有“門檻”的學校

  張桂梅(中)在教室裡檢查學生上課情況(12月1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對于大山裡的女孩們來說,華坪女高沒有“門檻”。

  從建校第一天起,張桂梅便定下規矩:學費、住宿費等全免,只收少量夥食費。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很差,中考分數沒過線,也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都是“線下”生。

  學校生源差,教學條件更是十分簡陋。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院子裡滿是雜草。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在另一間教室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只能去隔壁學校。

  “她心裡著急,如果等學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楊文華說。

  張桂梅在華坪女高校園裡(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學生入學了,張桂梅卻犯了愁。“有的學生考試只能考幾分,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張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在華坪女高,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床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床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

  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裡,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裡傳出來。

  十幾年來,她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著。”她說。

  因為腿腳不便,張桂梅(後)坐車從田徑場回教學樓(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高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造了一個奇跡。”楊文華說。

  2016年,華坪女高完成建設工作,各項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有了食堂、宿舍,還有了標准的塑膠運動場。截至目前,學校3個年級共有9個班,在校生達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裡,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裡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學校語文老師韋堂雲說,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

  一名老師攙扶張桂梅(左)下臺階(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心急火燎的張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張行軍床,每天躺在床上,盯著老師學生上網課。

  “我上網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發出聲音,但她從來不說。”韋堂雲說。

  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是張桂梅相識多年的閨蜜,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傾訴對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氣腫……以前她經常讓別人猜我倆誰更重,可現在她已經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麗說。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早上六點多,張桂梅在吃藥(12月2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張老師,我們要去西藏當兵了。”

  今年9月,張桂梅接到兩名學生的電話。原來,在大連讀書的冉夢茹和在桂林讀書的劉敏相約好了,要去西藏當兵。

  “海拔那麼高,你們怎麼受得了?”張桂梅問。

  “不是您鼓勵我們去艱苦的地方嗎?”學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們不會當逃兵,不給您丟臉。”

  幾個月過去了,兩名學生已經正式入伍參加集訓,張桂梅還時常念叨著她們。“我一直杏运教育姑娘們要報效祖國,可真去這麼艱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她說。

  “張老師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了學生堅韌、感恩、奉獻。”楊文華說,華坪女高的學生出去後都像張桂梅一樣,能吃苦、肯奉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去了艱苦地區。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她又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名數學老師。

  “沒有女高,就沒有現在的我。”周雲麗說,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裡靠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種地賣糧,供她和姐姐讀書。“當我聽說有位好心的老師建了一所免費高中時,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華坪女高每周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課,學生們坐在院子裡,由張桂梅統一組織理論學習。“張老師會給我們講革命先烈的事跡,帶著我們讀黨章,還會講她創辦女高的艱辛經曆。”周雲麗說。

  2015年7月,周雲麗大學畢業。當時,她已經考上了相鄰縣一所中學的教師崗位。但聽說華坪女高缺老師,她毫不猶豫就放棄了正式編制,回到母校擔任代課老師,直到一年後才考試轉正。

  “這都是張老師杏运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周雲麗笑著說。

  每年的畢業季,是張桂梅最高興的時候,經常有學生打電話、發短信給她報喜。“她經常向我炫耀,哪個學生去搞研究了,哪個學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後露出老母親般的欣慰笑容。”王秀麗說。

  平日裡,張桂梅喜歡看學生在課間操時排成方陣唱紅歌、跳紅舞。嘴裡還經常念叨:“姑娘們長得多好啊,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的。哼,等她們考上大學就得減肥了。”

  每天上午課間,歌劇《江姐》的經典選段《紅梅讚》都會在校園裡准時響起,這是她最愛的歌曲。學生們齊聲高唱,她偶爾也會哼上幾句。

  紅岩上紅梅開

  千裡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

  向陽開……

  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