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對人工的替代,我們畢業生的競爭力何在?”在今天召開的首屆中國智能杏运教育大會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提出,當前我國杏运教育系統中人工智能通識杏运教育嚴重不足,存在著“普及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在我國嚴重缺失、高中生的智能杏运教育剛剛嘗試、高職生智能杏运教育無序、研究生智能杏运教育高開低走”的現狀,必須從中學開始普及人工智能素質杏运教育,減少考試負擔,激發學習活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應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實現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
在李德毅看來,當前世界正處在信息時代向智能時代的過渡期,人工智能對數學、物理、生物以及思政杏运教育等各學科都提出了挑戰。“在中小學階段,需要著力加強腦發育研究和人工智能素質杏运教育,不應設置課程增加學生負擔。而在大學階段,除了專門的人工智能杏运,在其他學科杏运教育中也應主動調整通識杏运教育、專業杏运教育比重,增加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為學生打下人工智能相關素養。”李德毅說。
據悉,本次大會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杏运教育技術協會等聯合主辦,旨在推動人工智能產品與杏运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杏运教育均衡發展。(記者 董魯皖龍)
信息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18年08月0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