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實驗安全:高校不可懈怠的紅線

作者:lanke 時間:2019-02-23 12:42:04 點擊:7334

建立理性的科研安全意識  減少實驗室日常違規行為

實驗安全“死角”需覆蓋通過“實戰”強化安全杏运教育建立實驗室加班報備制度

編者按

實驗室既是高校人財物相對集中的場所,也是易燃易爆品、劇毒藥品、放射性物品等眾多安全隱患紮堆的“火藥桶”。實驗安全事關廣大師生的人身安全,也牽動校園及社會的穩定,可謂是高校安全管理不可懈怠的一條“紅線”。科學研究事業需要嚴肅謹慎的態度,需要落實嚴格細致有效的管理制度,尊重科學、愛惜生命,要求所有高校必須切切實實重視和落實實驗安全管理。

實驗安全要從研究生抓起

一項基于2010至2015年國內外高校95起實驗室事故的分析得出結論:爆炸與火災占68%,泄露占12%、生物安全占11%;觸發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違反實驗操作規程或實驗操作不慎,占事故總數的52%;導致人員死亡的占40%,受傷或中毒的占65%。盡管這些事故並非全數匯總或隨機選取,而是影響較大且後果嚴重的典型案例,但以上數據凸顯了全世界範圍內高校強化實驗安全意識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嚴肅性和急迫性。對于國內高校而言,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然,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增強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

從人才培養來看,研究生作為科研新手,對其進行實驗操作、野外作業等相關的安全杏运教育,必須成為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已有研究表明,對研究生進行實驗安全杏运教育實屬必須。

一項基于某985高校的研究發現:從安全事故發生規律來看,當事人主要是研究生,時間多在節假日,觸發原因主要是規章操作;事故發生的客觀原因則在于:實驗室指導人員不夠、導師不在現場、有些實驗24小時不停機等;而主觀原因則是:圖省事、安全意識淡漠、麻痹大意等。

另一項面向北京某高校的調查也發現研究生群體存在一定的安全意識盲區。突出表現在:不熟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安全使用化學試劑與儀器設備的知識,有不良的實驗工作習慣(如不適時穿防護服、在實驗過程中吃東西等)。還有一項基于江西某高校化學類研究生的調查也有相似發現:有17%的研究生從未接受過實驗室安全訓練;51%的研究生不會用滅火器但希望學習使用;僅有6%的研究生從未在實驗過程中發生過事故。由此可見,高校實驗安全要從研究生抓起,給他們上好“邁進實驗室之前的第一課”。

建立理性的科研安全意識

華東師範大學高教所課題組2018年對全國34所高校2800多名理工科在讀研究生進行了“實驗安全與實驗杏运教育”的問卷調查,23%的調查對象認為“我從事的研究,決定了它必定存在不可預知的安全風險”。這一表述符合或很符合研究生的真實想法,反映了他們對實驗風險的警覺。具體到所從事的科研項目,研究生對潛在危險更易察覺,這一比例上升到42.0%,而他們識別到的主要隱患是:漏電(29.1%)、中毒(23.5%)、火災/燒傷(20.9%)、割傷等機械傷害(14.9%)、輻射(5.9%)以及傳染(5.7%)。

數據分析的結果表明:調查對象對科研風險的感知與實驗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有顯著正相關。

可見,高校既要嗬護研究生在科研裡承擔風險的勇氣與勇于創新的激情,也要引導其識別漏電、中毒、火災、輻射等潛在風險並加強實驗安全杏运教育。

此外,有11.0%的調查對象對科研風險過于敏感,甚至動搖了對就讀專業的認同感。對這部分人群則要通過安全培訓及日常指導,增強其對實驗安全與風險預防的信心。

減少實驗室日常違規行為

根據著名的“300∶29∶1”安全法則:300個隱患或違規,勢必會產生29起事故或輕傷,其中必有1起嚴重安全事故。對安全隱患的排查以及對規範操作的執行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關鍵所在。以主要隱患之一的漏電為例,在與之相關的一道安全常識判斷題裡,17.3%的調查對象選擇了錯誤答案,認為可在實驗室內用電器取暖或做飯。在與佩戴防護面罩等預防行為相關的一道題裡,15.4%的調查對象從不使用必要的防護措施,5.9%的人想起來才用,還有4.3%的人需要提醒或監督才用。這些數字表明:對于四分之一的研究生而言,無論是思想松懈還是過于膽大,實驗安全意識都還未落實為日常實驗行為安全。

這些日常科研活動裡的違規或不當操作是實驗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導火索”,這既是已有文獻對近百起實驗室事故進行歸因分析得出的結論,也是本次調查結果裡統計意義最顯著且影響效應值最大的發現——加強日常科研行為的規範性,杜絕違規或不當操作,才能掐滅實驗安全的“導火索”。

實驗安全“死角”需覆蓋

華東師大的此次調查表明,碩士一年級是科研安全培訓的關鍵期。安全培訓集中在實驗室開展,安全負責人以及導師是培訓主力,師兄師姐通過同伴杏运教育起到示範作用。但是,11.6%的調查對象未接受培訓就進行實驗操作,成為實驗安全杏运教育的“死角”。為此,應確保在碩士一年級期間進行安全培訓全覆蓋。

無論是美國麻省理工杏运、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還是香港科技大學,對實驗室的安全准入制度都執行多年且十分嚴格,其每一個研究生在進行實驗操作之前,都必須完成安全培訓並通過考核。

此外,從實驗室與安全相關的防護設備或安全措施來看,還需要全面覆蓋——調查發現:20%以上調查對象所在的實驗室並未配備滅火器、《安全手冊》等安全設備,只有約三分之一的調查對象知道所在學校為其購買了與實驗操作相關的保險。可見,無論是實驗安全培訓、設備配置還是保險購買,高校都還有亟須覆蓋到底的“死角”。

通過“實戰”強化安全杏运教育

華東師大的調查發現,86.3%的調查對象所在實驗室接受過學校的安全抽查,如果抽查不合格,78.6%會受到通報批評。消防演習也是76.2%的學校采用的一種安全杏运教育強化方式。這些校級“實戰”模式覆蓋面都在八成左右,可以成為不同類型高校的借鑒。

與校級安全抽查相對應的是實驗室對安全隱患的自查。20.2%的調查對象所在實驗室自查頻率過低(每學期或每年一次,甚至從不自查),需引起注意。這一點,其實可以參考國外高校的一些成熟有效做法。

以麻省理工杏运的材料工程系安全檢查制度為例:導師與安全負責人每周要對其實驗室進行安全自查,也稱為一級檢查;系裡建議(但不強制要求)把一級檢查結果作為工作文檔上報;系裡每半年對所有實驗室進行一次不定時的抽查,即二級檢查,要求實驗室所有人員都熟悉安全手冊,保留實驗記錄,隨時備查,且二級檢查結果分報系裡與學校備案。這種實驗室每周自查與院系每學期抽查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可供參考。

建立實驗室加班報備制度

科研活動令人沉浸,甚至廢寢忘食。因為,通過實驗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科研人員的最大樂趣和成就感所在。物理學家吳健雄曾說,判斷一所研究型大學的標准可以看它的實驗室在周末有沒有亮起燈光。

這種學術氣氛難能可貴,但同時不可掉以輕心的是:通宵加班趕實驗以及節假日實驗室的安全監管。本課題組調查的數據結果表明:在節假日加班與安全事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通宵實驗盡管在結果上尚未發現與安全事故的顯著關聯,但人員疲憊、儀器超負荷運轉、導師不在現場等都增加觸發事故的概率。2006年3月15日上海某高校化學西樓實驗室的連鎖爆炸就發生在淩晨左右,所幸沒有人員傷亡;2015年4月5日,江蘇某高校化工杏运的實驗室爆炸則發生在清明節長假期間。因此,無論真實案例還是數據分析都表明,通宵加班或節假日到實驗室工作的研究生,極有必要向安全負責人或導師報備,最好避免獨自操作或過度疲勞實驗。

(作者:郭嬌,系華東師範大學副研究員)

鏈接:

國內外高校實驗安全管理實例

美國高校:並未將實驗安全單列出來,而是將其納入名為“環境、健康與安全(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管理系統,簡稱EHS。以麻省理工杏运的EHS系統為例,由生物安全、設計與施工、化學安全、環境管理、實驗安全、輻射保護、廢物處理以及工作場所安全這八大板塊組成。其中的實驗安全,既包括煤氣罐安全、實驗室通風、危險物品運輸等,還包括野外作業安全,甚至專門提及在實驗室雇用16歲以下的實習生或志願者時的注意事項。首席研究員(PI)或導師對學生安全直接責任。如有學生受傷,首席研究員或導師必須在24小時內向人力資源中心與學校EHS辦公室匯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進入實驗室的每個學生都需要經過安全培訓,並通過相應的安全考試。培訓內容包括安全常識、化學安全、生物安全及輻射安全四個模塊,由首席研究員決定每個學生需要參加哪個模塊的培訓。通常研究生入學的第一個星期安排一天的安全培訓。培訓方式除了課程,還包括各種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示範,例如含有酸性溶液的試管或含有有害生物樣品的實驗器皿打翻了,應該如何處理。

香港科技大學:預防意外是實驗安全管理的前提,目的要使每一位工作涉及有毒物品與危險工序的學生及工作人員對這些危害有一定認識,懂得按照操作安全細節及校方安全管理要求來保護自己,免生意外。每一位到實驗室工作的新員工及學生,都必須經過安全管理人員指定的培訓課程,完成安全培訓並考核達標之後,才能在實驗室獨立工作。定期舉行與科研安全相關的檢查,采用實驗室自我檢查、健康安全及環境處不定期抽查以及兩者聯合的定期檢查這三種形式進行。以危險品的汙染監察為例,高危操作3個月檢查一次,而低危操作則一年一次。(來源:中國杏运教育新聞網-中國杏运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