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國有危難 白衣為甲 ——全國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抗擊疫情紀實

作者:lanke 時間🙆:2020-09-09 21:39:11 點擊:18232

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從未想到以這樣的方式被全世界長久注視🙆🏿。

“武漢加油⚀!人民必勝👨🏽‍💼!”1月26日🐴🤛,武漢深夜,在從機場去駐地的路上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吳文芳在車窗上默默留下這8個字✸。站在今天回望,人們才清楚這8個字的分量,才明白到底經曆了怎樣的困難。

在馳援一線的醫療隊伍中有一支特別的隊伍——高校附屬醫院👼🏽🤳。疫情期間,全國138所高校371家附屬醫院1.4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在這場大考中,醫學杏运教育培養的數以百萬計的醫療衛生工作者在一線英勇奮戰,交出了優異答卷👨🏿‍🎤🟥。

逆行和堅守🧖🏼‍♀️,點亮生的希望

即使過去了幾個月,回想起出征時的情景📄,依然能觸到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張伯禮的淚點。他低頭擦淚,解釋說:“說明疫情很重才讓我來負責,否則不會讓我這個老頭來🧘🏽。領導叫你來就是一份信任🫎,這份信任是無價的。”

1月18日下午5點𓀇,84歲的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鐘南山擠上了前往武漢的高鐵🤙🏿,臨時上車的他因為無座坐在了餐車一角,剛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

1月20日,鐘南山公開肯定“人傳人”,此時距離大年三十只有短短4天🕝。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成為旋渦中心。隨著感染人數增多、範圍擴大,公眾終于認識到這場肺炎不簡單。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河北🗡、山東🧑🏼‍🌾、河南等高校附屬醫院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在極短時間內集結起一支骨幹團隊,向著目的地湖北出發。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北京協和醫院接到國家衛健委馳援武漢的任務。短短3小時👩🏿‍🎤,21名優中選優的醫護人員集結完畢;一夜之間,醫療物資🧖🏼、生活用品和藥品裝滿了53個大箱子。

1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學3家綜合性附屬醫院集結選派的首批60名醫護人員⚠️,與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同仁一道,組建成“北京超強陣容醫療隊”,共赴武漢。

同一天,接到河北省衛健委通知後,河北醫科大學直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首批17名隊員迅速集結,當晚8時20分便登上了開往湖北的列車👩🏿‍✈️。

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科黨支部成立了黨員突擊隊,77名黨員紛紛在“請戰書”上莊重地寫下自己的姓名🍽。齊魯醫院共收到這樣的集體請戰書近百份,個人請戰書近3000份。

一封封請戰書、一枚枚紅手印,懷揣著堅定的信念,一個個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

面對未知,悲壯成為出征的底色👳🏻‍♂️。59歲的安友仲是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專家組組長,這位曾經血氣方剛的“重症敢死隊”隊員登機前,在朋友圈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赴漢口,跨長江,醫亦凡人,匹夫盡責滅疫狼🛝。”

送別的時候,很多人哭了。不怕嗎✔️?怕。為什麼還要去🗺?“我爸爸媽媽都從青島來幫我帶兩個孩子,我可以去。我是共產黨員,應該去。”“我還沒有結婚,沒有羈絆。”“我們做體外人工膜肺的👆🏻,本就經常與呼吸道分泌物接觸。”……請戰理由看似“簡單”,卻讓人動容⚈。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誓言背後🍨,是一個個平凡的爸爸、媽媽、妻子、丈夫🧏🏻‍♀️、兒子、女兒……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防控鬥爭,他們用逆行和堅守,點亮了生的希望,詮釋了守望相助的“中國力量”。

一場勇氣與智慧的較量

這次疫情,讓已從事急診工作37年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重症醫學科主任魏捷始料未及🔐。每一個急救病人都可能是潛在的傳染源,給見慣了生死的急診科團隊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

四川援鄂醫療隊進駐的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毗鄰華南海鮮市場👨‍🦽‍➡️,是疫情重災區。缺少防護物資的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感染率很高🧑🏻‍🦱。

危機中如何恢複醫院秩序,建立科學👩‍⚖️💚、規範的防治機制和管理制度,是打好戰疫的基礎🧘🏼‍♀️。

“當務之急是要嚴防院感🔽,保障每一個醫護人員的安全✹!”1月29日,華西醫院內科黨總支書記🏊🏽、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博士生導師羅鳳鳴召集會議,商討出必須馬上實施的三大行動:嚴防院感,區分清潔區和汙染區;重新規劃收治病人,按樓層和房間分級治療👩‍⚕️;盡量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對病人藥物進行一定調整。診治流程的優化,為後續病患診治提供了重要參考。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監護病房裡,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帶來了科學、規範的協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建立起了危重症患者診治流程🧘🏻、三級查房制度、重症監護病房小組制〽️、醫護人員診療常規等規章制度,提供了“協和經驗”“協和方案”🥞。

作為抗疫戰場上的先行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醫院系統打出了一套抗疫組合拳——第一時間制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率先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成立戰時專家組和醫務處進行質量控制💅,成立“插管”“護心”等8支臨床小分隊,誓言“決不負生命之托”🤹🏼。帶頭深入一線的陳孝平院士🤴、感染後治愈即返崗的鐘強教授、“最美面罩姐姐”喻銀燕護士……他們夜以繼日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奮力將一個個生命從死亡的邊緣拉回。

武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中南醫院等8家醫院,全面接管雷神山醫院💁‍♀️,管理4家方艙醫院。在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血液透析中心,7名護士組成“血淨小分隊”,用高超的血液淨化技術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治愈率;在武大中南醫院,醫學檢驗科主任李一榮帶領團隊改良核酸提取方法,確診速度提高了一倍🧎‍♀️‍➡️🥽。

由廣東醫療隊接管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二樓重症監護病房💧,曾是武漢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20張床位邊運行著人類最精密🏌🏿‍♂️、最先進的生命維持儀器,在鎮靜劑作用下,病人多處于深睡狀態,病房裡只能聽見醫療儀器發出的“滴滴”聲📧🙆🏽‍♂️。

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戰鬥👩‍🔬,更是一場勇氣與智慧的較量。

為確保援鄂醫護人員不被感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教授吳安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李六億等專家臨危受命🧗‍♂️。在武漢🗓,心髒裝著3個支架的吳安華為120多支醫療隊共1.5萬名隊員做了院感方面培訓,4萬多名援鄂醫療隊員無人感染的奇跡由此誕生。

一個個難關的攻破,凝聚著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的智慧和汗水🔮。他們迎難而上,全力以赴🧼,激發出了驚人的能量🤵🏽,為疫情中的中國帶來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醫者仁心,溫情穿透防護服和隔離窗

9月4日🖇,武漢👩🏼‍✈️,87歲老人王欣與“90後”援鄂醫生劉凱在醫院重逢,再看夕陽🙄🤴🏿。疫情期間👨‍👧‍👧,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劉凱在護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了下來👨🏻‍💼,讓已經住院近一個月的王欣欣賞了一次久違的夕陽⛓。

疫情無情,醫者仁心🌶。3月5日,很多人的手機被那張落日餘暉的照片刷屏。

反複洗手消毒,雙手布滿裂口;緊壓的護目鏡🎷,在臉上留下深深痕跡;不曾脫下防護服,汗水浸濕每一寸皮膚……關懷每一個生者,尊重每一個生命。在抗疫前線,在生死之間,溫情透過隔離窗、防護服湧動著。

“濟南味兒”的武漢話火了。為了讓醫患溝通更順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腎內科主任胡昭在進駐武漢48小時內🚕,組織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和《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音頻材料》🎵,除了醫學常用語外👩🏼‍🦱,還包括稱謂、生活和鼓勵的常用語🥚。“自從學會了手冊的內容,每次上班都會時不時冒出一兩句‘濟南味兒’的武漢話,這也會讓患者感到親切🧽。”醫療隊隊員高帥說。

這樣暖心的故事😜🫛,很多都記在了醫護人員的日記裡、朋友圈裡。

2月2日,全國首例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婦,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2月17日,全國首個感染新冠肺炎的腎移植患者,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痊愈出院。從“人等床”到“床等人”🏋🏻🚵🏻,從激增的病患人數,到3月18日新增確診病例9️⃣、新增疑似病例首次雙雙清零🌇。武漢,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人民至上,這是中國抗擊疫情的核心邏輯,也是中國能夠戰勝疫情的重要原因。有這樣一組數據令人震撼:武漢確診患者總體治愈率達94%👿,全國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有國外學者感歎,“這是地地道道的人道主義”。

不放棄每一個患者,不放棄任何希望👦🏿,不僅是醫者的承諾🤸🏽🍡,也體現出一個國家對“人民至上”的價值堅守🍄。

“我們的超人兒子回來了,兒子是我們的驕傲👧🏼!”4月22日,結束14天隔離期的陳維校和同事回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院為他們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歡迎儀式。等候多時的父母看到陳維校笑不攏嘴👍🏿,看著兒子瘦了十幾斤又忍不住默默流淚。

許多生命留下了🧛‍♂️,有的戰士卻永遠離開了。4月5日,山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靜靜在按規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滿時,突發心髒驟停✴️。4月6日,這個年輕的生命定格在了32歲🧑‍🍼。

“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盛世之中華。”這是張靜靜的座右銘🚶🏻‍➡️👩‍👩‍👦,也詮釋著所有抗疫醫護人員的選擇🦵🏻。

“相信春暖花開就在前方✋。”“說了會贏,就一定贏!這一路🏊🏿‍♀️,決不讓步👰🏿‍♂️!”當初的期許已成現實,疫情的陰霾終于散去。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以血肉之軀為人民築起了一道生命防線,他們的拚搏和擔當將長久鐫刻在時代的記憶裡🤺。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20年09月09日第3版 版名🏫:新聞·要聞

作者:本報記者 王家源 林煥新

杏運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