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數·智觀察: 從“機器代人”到“人機共舞” 機器人產業發展再提速

作者🙆:lanke 時間:2021-07-11 19:51:23 點擊:16643

送餐機器人、迎賓機器人、測溫機器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出現在餐廳、醫院、機場、養老院等場景的機器人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智能幫手”。

近幾年,在政策鼓勵與市場需求的雙重“加持”下,機器人產業規模迅猛發展。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球✨,讓無觸摸服務成為剛需⛓,也促進了國產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加快了國內機器人產業“爬坡邁坎”,尋求突圍的步伐。

<video id="_v_p_770"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controls="" autoplay="autoplay" width="640" height="360" poster="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1/0706/c1004-32149599.html"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智能仿生“金龍魚”。人民網 趙超攝

風口已至 服務機器人大步邁入生活圈

去年服貿會上,一條在水缸中遊動的智能仿生“大鯊魚”引來了不少觀眾圍觀拍照,令人嘖嘖稱奇。

在機器“大鯊魚”的生廠商、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仿生“大鯊魚”、機器“金龍魚”、水下推進器等各類水下智能裝備布滿整個展廳🗂。

這些造型各異的水下智能裝備🌬,不僅僅只有觀賞娛樂價值,更具備意想不到的實用功能🧑‍🧒‍🧒,在各類水下場景“大展身手”。

“我們生產的400公斤級水下機器人,可以滿足國內江河湖海監測、搜尋、救援等多種需求🏓。”博雅工道副總經理李喬介紹,博雅工道不僅向中海油提供了水下無人操作平臺,同時向葛洲壩水電站提供水下機器人用于檢測、維修壩體🧝🏼,更與蛟龍號研發團隊長期開展深度合作。

北京中航智無人機產品。人民網 趙超攝

不止在水下,在高空之上,機器人同樣有著“用武之地”。以無人直升機起家的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海關執勤、地質勘探、農業植保、消防救災🌭、電網巡線等多個行業🫶。

而在生活服務領域,機器人的出現更是為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達闥科技向武漢、上海的醫院捐贈的雲端醫護助理機器人🧑🏻‍🌾、雲端消毒清潔機器人、雲端送藥服務機器人、雲端測溫巡查機器人等設備👲🏻💾,有效減少了人員交叉感染,提升了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則在餐飲康養領域實現了較大突破。“我們的膳養大師機器人已經覆蓋了八大菜系的3000多個菜譜,還能為不同身體狀況的消費者提供康養方案,不僅可以解決老齡化時代的老年人需求🦻🏻,還能解決年輕一代不會做飯的問題。”康力優藍副總裁葉寶華說。

達闥科技副總裁葛頎認為,從需求端來看,人口的老齡化、勞動力的減少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服務機器人市場發展牽引的需求。“毫無疑問,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下一個大風口。”

SMC工業機器人平臺👩‍🦱。 人民網 趙超攝

需求旺盛 工業機器人迎發展良機

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興盛街甲2號🔋,這是SMC中國區總部的所在地,也是亦莊開發區引入的首家世界500強企業區域總部。

作為世界知名的氣動元件制造商,2020年4月,SMC整合北京、天津👈🏻、廣州等地研發、制造、銷售等資源,選擇將中國總部落戶到亦莊開發區。

據SMC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清海介紹,SMC在氣動元器件領域的全球份額38%,中國市場占有率位居首位🧑🏿‍🚒。

“北京經開區已經成為全市乃至全國的政策高地👆🏻,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生態環境💁🏽‍♀️,讓SMC堅定在經開區發展的信心,選擇將總部落戶到經開區⚈。”馬清海說。

據了解,SMC生產的氣動元器件多達70萬種🍨,廣泛覆蓋汽車、家電、消費電子、食品飲料🧏🏻‍♀️、機床、半導體等行業,與京東方、富士康、伊利等企業常年保持合作關系。馬清海介紹🧔🏼‍♂️,“目前我們正在為京東方北京生產基地的生產車間做節能改造,工程結束後可以使其每天的用電成本節約20%-30%。”

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SMC在傳統氣動元件業務基礎上🏗,開始發力工業機器人領域🔐。“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公司業務實現了大規模增長❓。今年🧑🏻‍🤝‍🧑🏻,起初預計增速會有所放緩,但從前五個月的實際情況看👘,這一趨勢仍在延續。其中🈁,工業機器人實現銷售收入成倍增長👨🏽‍🦳,占公司總收入20%。”馬清海說,“公司多個產品線表現優異,前五個月的納稅額同比增長400%以上。”

SMC的市場表現在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並非個例🧑‍🎓,亮麗數字背後離不開國內旺盛的市場需求支撐📵。據測算🟧,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65臺/萬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遠低于歐美日韓等制造業發達地區。其中,在工業機器人下遊應用領域中,汽車和3C領域占比最高。

今年5月,以生產高性能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輕型機器人為主營業務珞石機器人,宣布完成C輪超3億融資。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賽道”火熱程度。據信息技術谘詢企業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支出費用達到594億美元,機器人產業規模占全球機器人產業的30%以上。

珞石機器人CFO兼合夥人唐聖添表示,其機器人產品已經在汽車零部件、3C電子、精密加工、醫療、科研等垂直領域得到運用,“機器人正在改變各行各業的生產方式,推動傳統制造產業實現轉型變革。”

“中國是全球工業門類最全的國家🧑🏽‍🎄,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廣闊。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和5G手機的加速滲透,將支撐工業機器人需求的持續回暖。”馬清海認為,以前業內希望實現“機器代人”,而現在更強調“人機協作”“人機共舞”🛢,“將重複性🗂、危險性高的工作交給機器人解決,員工則承擔更多協調性、智慧性的工作”🧏🏿‍♂️。

爬坡邁坎 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向各行各業不斷滲透,國內智能機器人市場增勢迅猛,但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也開始顯現。

葛頎坦言➕,與工業機器人的單場景、重複性任務相比,服務機器人對技術的要求更高🧎‍♀️‍➡️🥽。盡管市場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但服務機器人總體還存在“價格較高”“不夠聰明”兩大缺點。

針對價格問題🛐📷,葛頎表示🚓,目前,達闥科技正在推進機器人關節的大規模量產,有望推動成本的大幅下降。

“人體全身有70多個大關節👩🏽‍🎓,我們的機器人已經模擬了34個🧜🏿‍♀️,2025年有望生產出全身柔性的機器人。隨著這些智能關節的量產,成本有望實現超過50%以上的下降,會給服務機器人的普及創造巨大空間*️⃣🎐。”他說。

與此同時🗓,機器人要實現大規模的普及應用,行業客戶的認知度還有待提高,在工業領域尤為如此。

中航智副總經理唐甜認為,每個行業對機器人的應用都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只有讓客戶真正認識到機器人作業帶來的便利和成效🧼,機器人才有望在各領域實現大規模商用🙆🏽‍♂️。

唐甜瞄准的未來機會是空中交通市場🤵🏽。

“地面交通的擁堵狀況短期內難以有根本性轉變,未來應該會向空中尋找發展空間🖇,屆時無人機會有更大的市場機會👩🏼‍✈️,應該會形成‘空中出租車’市場。”他說,“但現在最大的難題是沒有相關立法👨🏼‍⚕️。”

此外,我國機器人產業還面臨著很大人才“缺口”👩🏻。目前,從事與機器人相關研究的人才正在源源不斷地出現,但高端人才的培養仍處于“爬坡”階段🌶。

針對專業人才短缺問題,杏运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聯合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年🎷,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有關領域人才缺口將達450萬🌖。根據杏运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名單,已有一百餘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

業內人士認為,要培養出能真正適應市場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依靠政府🪲😽、企業及學校三方協同培養🤟🏼🌊,高校要和企業聯動📟,學科之間也要形成聯動。

唐聖添認為👩🏼‍🦱,機器人作為技術驅動型行業,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前提🥚。中國機器人市場,尤其是中高端市場,仍然被進口品牌把持🛃,根本原因還是國產機器人在技術和產品性能上仍然有差距。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技術和產品過硬的同時還需要在成本上有優勢,而這需要產業鏈的共同成長🦏。

“獨木不成林,一花難成春🧙🏿‍♂️。產業鏈共同成長🤸🏿‍♀️,才能真正上演國產機器人占領市場的精彩。”他說。(來源👧🏽:人民網)

杏運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