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肅省委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
(2020年5月26日)
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精神,加快推動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中醫藥產業事業並舉,將中醫藥打造成支撐甘肅綠色發展崛起的新興支柱產業,實現我省由中醫藥資源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跨越,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措施。
一、著力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做優中藥材標准化種植。優化道地藥材種植布局,打造道地藥材優勢產區,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00萬畝左右。全面推行中藥材標准化種植,加大種子種苗選優提純、統繁統供力度,普及應用生態種植技術,創建一批國家、省級中藥材特優區,建成當歸等11個大宗道地藥材綠色有機示範基地。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推行“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引導中醫藥企業自建或以訂單形式聯建穩定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標准化種植率達到50%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林草局、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蘭州新區。責任單位按照承擔的工作職責排序,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以下各項措施均需各市州、蘭州新區落實,不再列出)
(二)做強中藥精深化加工。打造中藥加工產業集群,引進一批中藥龍頭加工企業,培育一批中藥企業集團,提升一批中藥骨幹企業,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到2025年培育2—3家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中藥加工企業。培育隴藥大品種大品牌,到2025年打造20個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中成藥大品種、15個年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的中成藥特色品種。推動中藥產業集聚發展,持續提升6大中醫藥產業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輻射帶動全省中藥加工集約化發展,到2025年,全省中藥工業生產總值達到200億元,中醫藥產業全鏈條發展的要素基本完備,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人社廳、省衛生健康委)
(三)做大中藥材市場化流通。建立中藥材收儲制度,提升中藥材倉儲能力,支持定西、隴南等建設標准化、規模化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到2022年全省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130萬噸,2025年達到160萬噸。完善中藥材市場體系,打造隴西縣全國中藥材專業市場,加快岷縣當歸城、渭源縣會川、宕昌縣哈達鋪3個主產區市場發展,建設臨洮縣等10個產地市場。到2022年全省中藥材交易額達到300億元,2025年達到540億元。加快發展中藥材電子商務,打造中藥材電子交易平臺,培育網貨品牌。到2022年力爭全省中藥材網上交易額達到100億元,2025年達到160億元。(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省農業農村廳)
(四)做活“中醫藥+”新業態。發展中醫藥康養旅遊,依托甘肅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重點建設7個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打造國際中醫藥旅遊目的地。推廣藥膳食療,開展藥食同源生產經營試點,發揮當歸、黨參、黃芪等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劑及其他養生保健用品。壯大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培育中醫養生保健集團或連鎖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推動中醫藥參與重離子治療腫瘤,促進中醫藥保健器械(具)、中藥日化產品、中獸藥、生物農藥、飼料添加劑開發應用。(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工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
(五)做精全過程質量管控。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建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強化產區環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道地藥材認證。健全中藥材第三方質量檢測體系,完善中藥飲片炮制規範,提升中成藥質量標准。探索建立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評估路徑,加大中成藥上市後評價工作力度,建立聯動機制,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建立大宗中藥材質量追溯系統,實現中藥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溯源管理。加強中藥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加大中藥上市產品市場抽檢,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加強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監測。落實中藥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將中藥企業納入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加大失信懲戒力度。(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省林草局、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
二、全力提升中醫藥事業發展水平
(六)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醫療機構全參與、城鄉居民全覆蓋、生命周期全服務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到2022年,基本實現省、市、縣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所有綜合醫院設有標准化中醫科和中藥房,婦幼、疾控和衛生健康監督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都能提供中醫藥服務。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企業登記經營範圍使用“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非醫療)”規範表述。優化中醫機構服務模式,重點建設10個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組建中醫醫院牽頭的醫療聯合體和醫療共同體。深入實施“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大力發展互聯網中醫醫院。(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七)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健康中的獨特作用。實施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工程,做優做強骨傷、肛腸、兒科、皮膚、婦科、針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藏藥浴等中醫特色突出的專科專病。到2025年,全省建成50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篩選發布5—1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45項中醫藥適宜技術、30個療效獨特的中藥品種。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推進中醫藥促進健康甘肅行動,鼓勵家庭醫生提供中醫治未病簽約服務,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方法。到2025年,創建2個省級中醫治未病中心,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幹預方案。實施中醫藥康複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現有資源布局建設3個省級中醫康複中心,三級中醫醫院全部設置康複科,85%的二級中醫醫院設置康複科,在其他醫院推廣中醫康複技術。堅持中西醫並重,實施中西醫協作攻關工程,建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西醫會診制度,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癡呆和抗生素耐藥問題等,形成並推廣10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八)提升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立健全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機制,將中醫藥機構和人員納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成立中醫藥防治專家組,組建相應的中醫藥應急救援隊伍,建立中西醫協同應對工作制度。制定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加強物資、人員、技術儲備。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全部規範設置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點,符合條件的建成獨立的傳染病區。積極研發推廣中醫藥應對傳染病的有效方劑和相關產品,中醫藥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優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藥監局)
三、大力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九)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中醫藥院校杏运教育改革,堅持以中醫藥專業為主體,突出中醫藥辦學特色,擴大中醫學、中藥學研究生培養規模。支持甘肅中醫藥大學建設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支持甘肅醫杏运、河西杏运設立中醫藥本科專業,鼓勵有條件的院校設立中醫藥專業,鼓勵符合條件的中高職院校轉型為中醫藥職業杏运教育院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組織實施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改革完善中西醫結合杏运教育,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後提供中醫服務,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允許中西醫結合專業人員參加臨床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責任單位:省杏运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人社廳、省發展改革委)
(十)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實施“十百千萬”隴原中醫藥人才培養計劃,通過科研合作、學科聯建、柔性引進、項目帶動,全面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到2025年,培養造就10名全國知名中醫藥創新型領軍人才。建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中醫流派傳承工作室,開展“讀經典、多臨床、拜名師”活動,選拔樹立100名隴原名中醫。建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帶徒制度,健全與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方面掛鉤的師承制度、繼續杏运教育制度,培養1000名師承杏运教育繼承人。實施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適宜技術全員培訓工程,完善我省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考核細則,加大中醫(專長)醫師培訓力度,支持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培養10000名掌握中醫技術的實用技能人才。(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杏运教育廳、省人社廳)
(十一)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完善公立中醫醫療機構薪酬制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壯大中醫藥服務隊伍,適度擴大中醫全科醫生、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推動實行中醫藥人員“縣管鄉用、鄉管村用”。加大省級各類人才項目對中醫藥人才的傾斜。深化中醫藥職稱評聘制度改革,注重中醫藥業務能力和工作實績,對長期工作在基層的中醫藥人員,享受職稱晉升的傾斜政策。按照國家部署,建立中醫藥行業表彰長效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中醫藥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杏运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委組織部)
四、加快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十二)挖掘傳承甘肅中醫藥精髓。加強典籍研究利用,深入挖掘人文始祖伏羲、醫祖岐伯、針灸鼻祖皇甫謐、敦煌醫學、武威漢代醫簡等中醫藥資源,建立中醫藥古籍和傳統知識數字圖書館,形成具有甘肅特色的中醫藥文獻。加快推進活態傳承,完善學術傳承制度,加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傳承,實現數字化、影像化記錄。開展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推動中醫藥知識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責任單位:省文旅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杏运教育廳、省工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
(十三)加快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堅持中醫藥產業事業融合、傳承創新並舉,鞏固提升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創建成果,以產業鏈、服務鏈布局創新鏈,不斷豐富理論創新新成果,探索實踐創新新經驗,完善制度創新新機制。加強平臺創新,提升省內中醫藥領域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能力。依托甘肅中醫藥大學組建隴藥產業創新研究院,解決我省中醫藥產業領域新產品研發、中試和產業化等瓶頸問題。強化產品創新,支持企業、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聯合攻關,加快中藥新藥創制和古代經典名方、醫療機構制劑研究,研發一批先進的中醫器械和中藥制藥設備。促進機制創新,支持和發展中醫藥新型科研創新實體,探索建立中醫藥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協作開發的新模式、新機制。加強中醫藥科學研究,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支持,推進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深化基礎理論、診療規律、作用機理研究,開展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臨床研究。(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杏运教育廳、省工信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
(十四)推動甘肅中醫藥開放交流。將中醫藥作為甘肅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繼續支持各類優秀中醫藥機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岐黃中醫杏运、中醫中心,加大與國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的合作交流。加大中醫藥對外交流人才的培養力度,大力發展中醫藥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不斷擴大甘肅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持續辦好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謀劃舉辦皇甫謐針灸文化暨崆峒養生文化尋根問祖大會等節會,著力打造新政策新標准新技術新產品發布及中醫藥經貿洽談合作、文化互鑒交流的國際平臺,不斷擴大隴藥在國內外的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杏运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省文旅廳、省科技廳、省政府外事辦)
五、全面落實扶持政策
(十五)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統籌用好中醫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發展、科技創新、科技獎勵、人才發展等專項資金,加大對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農機具研發應用、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新技術示範推廣、中藥材保險補貼、產地初加工、中藥精深加工以及中醫藥協同創新取得重大成果的研發團隊、企業及個人獎勵方面的支持力度,積極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
(十六)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國家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體經濟、企業技術創新、農產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業生產者自產中藥材免征增值稅,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納稅人從事中藥材種植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開展中醫藥購銷行業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將入駐中醫藥產業園區企業3—5年內的地方稅收留成新增部分(以2020年為基數),用于支持企業發展和園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十七)加強金融扶持。用好省綠色生態中醫中藥產業發展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中醫藥產業發展。引導金融機構開展應收賬款融資、動產融資、銀稅合作、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服務,加大對中醫藥重大項目、重大技術推廣、重大裝備應用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重點企業發行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永續票據、定向工具等直接融資工具,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符合條件的中醫藥企業上市融資。搭建產融信息對接合作平臺,定期開展銀企對接活動,促進金融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責任單位:省金融監管局、人行蘭州中心支行)
(十八)強化用地保障。在組織編制省級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時,統籌考慮中醫藥項目用地需求,為中醫藥發展提供用地保障。中醫藥項目中屬于永久性設施建設用地的,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鼓勵利用閑置設施、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發展中醫藥產業。鼓勵將城市轉型中退出的工業用地根據相關專項規劃用于發展中醫藥產業。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支持使用未利用土地建設中醫藥項目。(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十九)完善價格及醫保政策。建立以突出中醫特色為主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對中醫特色項目調整進行適當傾斜,逐步提高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機構。積極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中藥及醫療機構治療性中藥制劑按規定納入醫保範圍。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城鄉居民分級診療按病種付費,實行中西醫同病同價。(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
六、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省市縣中醫藥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對中醫藥發展的宏觀指導、綜合協調、統籌調度。強化各級中醫藥統籌協調機制辦公室的職能,協調做好中藥發展規劃、標准制定、質量管理等工作,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建立健全省市縣中醫藥管理體系,各市縣要明確承擔中醫藥管理職能的機構,合理配置人員力量。
(二十一)凝聚工作合力。將中醫藥傳承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內容,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完善推進機制,細化工作舉措,主動擔責作為,密切協作配合,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建立中醫藥發展綜合統計制度,准確反映全省中醫藥發展水平以及中醫藥產業對全省國民經濟發展的綜合貢獻。
(二十二)完善法規體系。制定《甘肅省中醫藥條例》,依法促進中醫藥發展。落實《甘肅省貫徹落實〈中醫藥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制定《甘肅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
(二十三)強化督導考核。建立健全中醫藥工作考核機制,將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情況納入黨委和政府績效考核,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督查計劃,加強跟蹤落實和督查問效,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