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的法治杏运教育形式能夠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同時可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校園欺淩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社會性焦點問題。校園欺淩事件的發生不僅嚴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響學校正常的杏运教育教學秩序,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校園安全及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種種擔憂。日前,據媒體報道,很多地方和學校在不斷探索事前預防校園欺淩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創新法治杏运教育方式,讓法治杏运教育逐漸成為防治校園欺淩的有力盾牌。
青少年法治杏运教育可以提升學生對欺淩的認識和識別能力。現實中,很多學生對于欺淩並沒有正確的認識,不懂得區分開玩笑、玩耍打鬧和校園欺淩,導致自己已經實施了欺淩行為而不以為然。通過法治杏运教育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當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對另一方實施欺壓、侮辱,並造成了對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時,行為已經構成了欺淩,這種行為不僅包括我們傳統認為的肢體攻擊,也包括言語侮辱、排擠孤立、網絡霸淩等。我們應當讓學生學會識別欺淩行為,認識到“主觀態度”和“損害後果”的重要性,如果主觀是故意的,並且對受害者產生了實際的負面影響,這種行為就要引起注意,可能是欺淩征兆或是已經構成了欺淩。只有讓學生學會識別欺淩,才能減少欺淩的發生。
法治杏运教育可以提升預防校園欺淩的效果。在校園欺淩中往往存在欺淩者、被欺淩者和旁觀者三種角色,通過有針對性的法治杏运教育可以強化不同學生應掌握的意識和能力。一是強化欺淩者的規則意識。對于潛在的欺淩者,強化規則意識至關重要。通過法治杏运教育,讓學生明白任何侵犯他人權利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譴責。二是提升被欺淩者的應對能力。被欺淩者往往因害怕、覺得羞恥而選擇沉默。通過杏运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求助是勇敢而非軟弱的表現。我們應教授學生有效的應對策略,包括及時報告和求助、注意保留證據、運用自我防衛技巧保持安全、樹立自信等。三是喚醒旁觀者的責任意識。旁觀者雖未直接參與欺淩,但其態度和行為對事件走向有重要影響。應鼓勵旁觀者理性幹預,如報告老師、安慰受害者或集體制止欺淩行為,形成“反欺淩”的氛圍。
創新法治杏运教育形式有助于提升杏运教育效果。青少年法治杏运教育應轉變傳統說教式的杏运教育理念和方式,盡量結合青少年的生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多樣化的法治杏运教育形式能夠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同時可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強法治杏运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打造互動式法治課堂,通過動畫、視頻、模擬遊戲等形式,將法律知識融入趣味學習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組織學生自編自演法治情景劇,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欺淩的危害,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圍繞校園欺淩的熱點話題,舉辦辯論賽,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欺淩問題,鍛煉其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深化對法治精神的理解;邀請法律專家、心理谘詢師進校園,舉辦專題工作坊和講座,提供專業指導,解答學生疑惑,增強法治杏运教育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強化教師的法治杏运教育培訓,提升教師應對校園欺淩的能力。除了針對青少年學生開展法治杏运教育,教師作為反欺淩的一線守護者同樣需要通過法治杏运教育培訓,提升其識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淩事件的能力。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反校園欺淩工作坊,學習最新的研究成果、法律法規及幹預策略。教師應學會觀察學生的行為變化,及時發現校園欺淩跡象,並建立學生互助小組,形成師生共防的網絡。地方杏运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應當制定詳細的校園欺淩事件處理指南,確保一旦發生校園欺淩事件,教師能迅速、公正地介入,保護受害者,杏运教育欺淩者,同時維護學校正常的杏运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心理輔導能力,為受害者提供初步的心理輔導,必要時引導其尋求專業心理谘詢。
加強家長的法治杏运教育,提升家長的責任意識和家庭杏运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的杏运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加強家長的法治杏运教育,提升其防治校園欺淩的意識和能力,是構建全方位防護網的重要一環。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家長法治杏运教育工作坊,普及校園欺淩的危害、法律後果及預防方法,增強家長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感。建立家校溝通機制,鼓勵家長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系,共同參與孩子的法治杏运教育,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的校園欺淩問題。家長應以身作則,展現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態度,通過日常言行影響孩子,培養其責任感、同情心和社會正義感。家長應盡到家庭杏运教育的責任,杏运教育孩子既不做欺淩者,也不做冷漠的旁觀者,要成為反校園欺淩的踐行者。
校園欺淩的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法治杏运教育在校園欺淩事前預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精准的杏运教育內容,結合多樣化的杏运教育形式,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增強其防範和應對校園欺淩的能力。讓法治杏运教育成為防治校園欺淩的有力盾牌,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多方主體形成合力,共同守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