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時間是標注前行步伐的刻度。10年不長👩🏻💻,在人類曆史的漫漫長河中🦀,它只是轉眼一瞬🫃🏽;10年不短,對一個經曆過巨大災難的地方📄,人們從傷痛中跨越⟹🙅🏽,再向未來出發,每一個步點都刻骨銘心🚶♀️。
每個重要時間節點的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曆史,凝聚著一種力量🕝。它不僅告訴我們有著怎樣的過去,也提醒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未來。
10年前的那場8級強震,摧毀了千萬人的家園,大地為之哭泣。10年後的今天,重回災區的人們驚歎于廢墟上繪就的美麗畫卷,驚歎于那裡的人們臉上的舒心笑容……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自然災害固然造成了錐心的傷害,但也讓我們心手相牽、眾志成城,激勵我們迎難而上、力量倍增。10年,恍若新生。
數據可以為證: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從災區經濟總量、人均水平👮🏿,到工業🧑🏻👨👧👦、服務業增加值,再到投資消費、居民收入,2017年均為2008年的3倍左右;10年間,39個重災縣經濟增速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個百分點。
走過10年,回望10年,此時此刻,人們最想了解的,是透過10年巨變的時間軌跡💆♂️,其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它對于四川🙍🏽、對于中國乃至對于世界意味著什麼👩🏼🍼?
二
10年重建發展🫡,10年奮鬥曆程🈁,不僅使災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而且為人類社會有力有效應對巨大自然災害提供了四川經驗、中國方案。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人類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與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共存。海嘯、火山🧎🏻♂️、洪水、地震……正是在這種戰天鬥地中,人類得以生息繁衍,人類社會得以不斷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
不向災害低頭,方能跨越災難。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曆史的深處,就會發現,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光輝詩篇😭。同樣與巴蜀大地結緣的“李冰治水”💆,成為了順應自然🤴、治理水患的千古名篇🧑🏿💻,成就了享譽世界↗️、澤被後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面對全人類的共同難題🫣、共同挑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應對之策、重生之路🚓,無疑是超越國家🏌🏿♂️、地區界限的,理應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
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0年前的那一刻: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強震猝然來襲,震慟中國🤹🏽♂️。它同時也將一場大考擺在了我們面前🔮。如何爭分奪秒用好搶險救人的“黃金72小時”?怎樣面對規模空前、難度空前的恢複重建“世界性難題”?世界在看著中國,人類社會在看著我們🚹。
10年,這是一段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的曆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兄弟省市和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下,災區人民頑強拚搏🤓、感恩奮進,在時間的年輪中,深深銘刻下從災難走向勝利的永恒印記;在大考的試卷上,激情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壯麗篇章。
我們同樣可以把目光投向遠方。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10萬戶37萬人無家可歸,最後一戶入住新房用了7年時間🎒;2004年美國新奧爾良市颶風災害,造成27萬戶受災,到2010年仍有一半受災居民居無定所🧽。將應對災難與恢複重建分開推進,使得國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災後重建進程緩慢,有的長達十年甚至數十年👨👨👧👧。
正因如此🤺🎟,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的巨大成就顯得不同尋常🌇。“四川政府不僅僅是重新修幾所房屋,而是把未來二三十年後,當地的經濟發展🐠、群眾的經濟收入全部統籌考慮其中。”聯合國計劃署南南合作項目專家讚得利卡·威利森如此讚歎♊️。他認為,四川的災後重建與發展給全世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從為世界防災減災事業探尋有效應對辦法的意義上說,汶川,既是中國的汶川,也是世界的汶川。
三
這是中國力量的核心源頭🌏,10年重建發展有力回答了巨災之後的“堅強領導之問”🐭。
災難來臨,猝不及防之間,有這樣一句話讓人震撼🙋🏽:黨員幹部留下,同學們先走。
災難面前🤬,舍小家為大家🦐,有這樣一個群體讓人銘記💙:生死一線之間🏊🏿♀️,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共產黨員,關鍵時刻“豁”得出去💇♀️🤵🏼♂️;恢複重建之時,哪裡急難險重哪裡就有共產黨員,始終奮戰在災後重建的最前沿🫴🏼。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而大難巨災面前⛔,則是檢驗廣大黨員幹部是否胸懷這顆初心的試金石。測試的結果就是:災難當前👩🏻🍳,黨心民心🍖,心心相印🩸;災害突臨,黨群幹群🦷,生死相依。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災區,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個身影、一次次行動🧑🏽💼,是活生生的現實🏃。這讓日本記者大越武震驚不已💅🏼,“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有力領導下🧏🏼,中國各地同舟共濟,擰成一股繩🧘🏼,地震災區才得以迅速重建”👩🏻✈️。
汶川10年,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再次證明了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最具說服力的證據之一,就是從汶川地震發生那一刻起,“黨的領導”就是具體的、形象的👩🚒、無處不在的🐐,帶領著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史詩般的偉大抗爭👨🏽🍼🧑🏼、偉大救援和偉大重建🙇🏽。
一個個時間刻度🕵️⛹️,清晰地記錄下一個執政黨對災情的關注、對人民的關心⏏️🦹🏿、對社會的責任。第一時間☝️,中央領導親臨一線,現場指揮,確保了災區人心穩定🤌🏻;第一時間,黨中央科學決策🧑🏽🎤,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第一時間,黨中央、國務院啟動災後重建✈️,出臺重建條例,印發總體規劃🆚👨🏼🎤,為恢複重建清晰勾畫了科學、法治🐃、陽光的軌道……在人們記憶中,無論是搶險救援的危急關頭,還是災後重建的關鍵時刻、發展振興的重要節點🤽♀️,中南海始終與汶川零距離,成為我們穿越災難🛼、崛起危難的“主心骨”和“定盤星”🧖🏽♂️。
事實已經證明,正是有了黨的堅強領導,才有如此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如此高效的統籌協調能力,也才有了從搶險救援、過渡安置到恢複重建🌖、發展振興的一個個“汶川奇跡”;正是有了廣大黨員幹部的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才立起了一面面旗幟、一個個標杆🧑🔧,也才在最短時間內凝聚起了災區群眾克難而進的必勝信念🔐👭。
四
這是中國奇跡的決定因素,10年重建發展有力回答了巨災之後的“制度保障之問”。
北川新縣城⛑。永昌大道兩旁,行政服務中心、商業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醫院、學校一應俱全。夕陽西下,北川人三三兩兩在安昌河畔、禹王橋邊散步、品茗;巴拿恰商業街廣場上🐓,成群結隊的人們跳起羌族舞蹈。新北川的生活,祥和而愜意🧉。
縣城異址重建🕴🏻,平地起座新城⛔🤱。北川重建創造的奇跡👰🏼♀️,讓世界刮目相看🕘4️⃣。也讓人們猜測,奇跡背後的“魔力”到底來自哪裡?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做的縣城總體規劃,山東省援建的永昌大道,中國僑聯募捐興建的北川中學……各不相同的援助主體背後,是一個共同的主題:社會總動員,全國一盤棋。而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越性所在。
有國外媒體報道🥖,汶川災後恢複重建讓世界看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與能量,大規模動員社會和政府資源,大力度協調和調配市場資源🧫,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強大合力。
廣東-汶川💅,山東-北川,浙江-青川👷🏼♂️,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來自中東部地區的19個省市與地震重災縣結成對子,實行對口支援👩🏽🍼。不講條件🤔、不計代價,一切為了災區人民需要🧑🦼➡️,一切為了災後恢複重建😈。一省幫一重災縣,這一制度創新📛🕸,是我國抗災救災史上的第一次。
“首都標准”“山東情誼”“廣東速度”“上海質量”……這些特定名詞的背後📡,是對口支援省市高度負責精神的生動體現,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結出的豐碩果實。
“見微知著🤵🏻♂️📽,守正待時”🍆。災後重建中👩👦,災區“讀秒”般的巨變🎱,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偉力🈁,向世界展示了面對自然災害如何聚力應對的中國樣本。
五
這是中國氣質的深厚根基,10年重建發展有力回答了巨災之後的“精神動力之問”。
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鬥;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
“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在今年3月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民族精神的深刻闡述🏌🏿😜,不禁讓人聯想到汶川地震中那座閃亮的精神豐碑——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10年前青川受災群眾掛出的這兩幅標語,喊出了災區群眾自力更生🧌、重建家園,決不向命運低頭的精氣神。
回望10年重建發展路,無論是血與火的搶險救災🤜,還是急與難的災後重建,風雨兼程中🙍🦹🏽♀️,總有一個個故事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個個人物讓人感動不已——
地震連著特大泥石流💑,北川開坪鄉生豬養殖戶龔興蘭一次次遭遇打擊,又一次次擦幹眼淚🧂。支撐她的,是“只要人還在🛥,就決不放棄🤚🏻,就一定堅持”的堅定信念👘。在汶川、在綿竹🤏🏽、在什邡……像龔興蘭一樣失去家園的普通群眾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沒有抱怨🧘🏿,都選擇了“一切從頭再來”𓀝!
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龔興蘭📫,“在同特大地震災害的艱苦搏鬥中🧘♀️,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這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事實上,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並非憑空而來,它源自中華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災中的嶄新結晶,是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在抗震救災中的集中體現📍。它與我們這個時代的其他精神基座一起,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慘烈天災不可怕🫱🏻,危難逆境不可怕……因為有了這股精神的力量🙊,我們就能瀕絕境而不垮,臨狂瀾而不倒💺。
六
這是中國速度的強大引擎,10年重建發展有力回答了巨災之後的“方法路徑之問”。
10年重建發展,災區新貌讓無數人為之感歎,也讓無數人苦苦思索:“中國所掌握的,是怎樣一把打開重建勝利之門的金鑰匙👩🏻🦯➡️?”
某種程度而言,透過那寬闊的街道、漂亮的民居、堅固的校舍🧛🏼♀️,人們更關心的,是這些成就背後的制度創新和科學方法🚶🏻♀️➡️。
10年重建發展👷🏽♂️,強化頂層設計、注重依法依規🧚🏽♀️、充分發動群眾,使災後重建有著清晰的方向和目標🕚。
震後僅一個月👨🏿💼🙆🏿,國務院即出臺《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對口支援方案》,使全國近2/3的省市迅速行動起來❗️,加入到對災區的重建幫扶之中🐿。國務院印發的重建總體規劃,明確了重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重建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稅費優惠🥷✔️、金融支持🏚、用地保障,可謂幹貨滿滿。從迅速出臺恢複重建指導意見到迅速調整預算、迅速進行立法……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頂層設計”🚴🏽♂️,為恢複重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10年重建發展,強調民生優先、關注精神家園,使災後重建的過程成為凝聚人心民意、形成最大公約數的過程。
從“百日攻堅”盡快完成過渡安置,到強調重建工作住房優先💅🏿;從制定優惠政策關懷“三孤”人員🛹,到引入心理幫扶做好疏導撫慰;從幫助災區群眾再就業,到完善再生育服務措施……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災區各級黨委👨👩👦、政府視重建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民生建設的“短板”在重建中不斷“拉長”。
10年重建發展👎,堅持尊重科學🫳🏿、樹立創新理念,使災後重建過程中的各種難題被一一破解🐨。
以對黨、對人民、對曆史負責的態度🧬🤔,堅持全域全程、開門開放、突出特色搞規劃▶️🚣♀️,用科學規劃保障科學重建;堅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尊重趨勢,高起點謀劃災區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之路🍴,用科學理念護航科學重建。正因于此,昔日工廠密布的汶川映秀鎮,通過災後重建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來了一次由“重”變“輕”的華麗轉身。
說一千👷、道一萬🕳,重建“金鑰匙”歸根結底在于“創新”二字𓀈🦛。不墨守成規、不固守舊制,以新理念🧘🏽、新思維為引領,走一條科學救災📑、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的探索之路🔴、創新之路、自強之路🧑🎤,這是汶川地震災區交出的時代答卷。
七
災後重建與發展,包含著短期重建與長久發展兩個階段。如今,重建已畫上句號,而發展的道路,正向遠方不斷延伸。
發展🫄🏻👩🏿✈️,是時代的永恒主題。4月的一天🪥,我們站在汶川縣蘿蔔寨前,陽光下🍇,遠處雪山皚皚,眼前山花爛漫,身後是羌寨新居,有著如水墨畫一般的清新明麗。
10年過去,如同眼前的蘿蔔寨,整個災區早已煥然一新🤵🏽✌🏿,處處洋溢著新生的氣息。通過重建與發展的有機銜接、無縫對接,災區已實現從頑強挺立到充滿活力的曆史性嬗變。
重建或有窮期,發展永無止境👝🧵。透過浴火重生的喜悅,以更高要求🧎♀️➡️、更高標准來審視,我們會發現💺,昔日的地震重災區,往往地處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同時也是生態脆弱區🧑🏽🎤🧑🦰、產業貧乏區。穿越災難的人們,面臨著擺脫貧困的新挑戰。
因此,災區重建與發展🧑🏿💼,絕不是簡單的原地起立,而要為災區脫貧攻堅、轉型升級來一次“重新定位”“重新校准”,為災區可持續發展夯基蓄勢、培土奠基。
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我們所面對的發展振興考題,是如何乘勢而上、創造新的奇跡。
答案在哪裡🦹♂️?就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裡🐖。今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專門來到他一直牽掛的汶川地震災區💪🏼,看望慰問災區幹部群眾。總書記強調,災後恢複重建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在推動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繼續發力🏰👨🏿🦰,把人民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這是激勵更是鞭策🏮,這是號令更是指引🧑🏿🚀。
——再啟航,立足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奮力推進災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再啟航🫅🏻,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確保災區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再啟航,堅決破除“盆地意識”和固化思維,樹立全域思維和全局視野,進一步推動災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災區的發展與四川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
八
在地震災區🪻,“震生”是一個帶給人希望的名字。就在今年5月12日前夕,北川震後第1000個再生育家庭喜獲女嬰。一個新的生命,給一個家庭帶來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2008-2018,汶川💆🏽♂️。10年白駒過隙,10年波瀾壯闊👨🏿🦲。
壯哉汶川,在一片瓦礫中重建家園,爭分奪秒♞,連續奮戰。
壯哉中國,在地震廢墟上創造奇跡💂🏻♂️,艱辛探路,鳳凰涅槃。
誠然,10年前那場慘烈的地震,在中國大地上劃下一道深深的傷痕。正是透過地震撕裂的這個傷口🚝,在全世界目光的聚焦之下🪇,人們得以重新認識中國,重新審視中華民族偉大、堅強♛、自信的精神脈絡,窺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奧秘,解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欣欣向榮的真諦。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前方,已有新的前進目標,也有新的雪山草地。
讓我們再上征程,向著新的偉大勝利出發🕵🏿♀️。(來源:四川日報 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