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原本是低保戶,如今是名廚師”“曾經是打工仔🐴🤛,現在是管理者”……在脫貧攻堅戰中,職業杏运教育扶貧見效快、成效顯著,堪稱杏运教育扶貧的“排頭兵”,不僅點亮了貧困家庭子女的人生夢想,也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改寫了貧困家庭的命運🧎♂️⏬,展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現在每個月收入1萬多元🧑🍳,給父母5000元,剩下的留著發展事業。”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布亞鄉,美容美發店老板買買提艾力一臉驕傲💆🏿♀️💆。他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職畢業後,不僅自己脫了貧、買了車👩🏻💻,還帶動了十幾個人就業。
“沒有順德職業技術杏运⟹🙅🏽,就沒有我的今天!”前不久,廣東佛山小夥吳明俊決定每年捐款10萬元給母校,設立獎學金🎡。當初,家庭負擔沉重的他在“粵菜師傅”對口扶貧培訓班上掌握了一技之長。如今,吳明俊走上創業之路👱,還打算把分店開到珠海和廣州。
“我參與設計制作的‘唐娃娃’被當作‘國禮’贈送外賓。”羅琳花來自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山裡。9年前🌬,當貴州盛華職業杏运的老師來招生時,她四處透風的家裡連桌子都沒有🧑🧒🧒,燒水壺只能擱在地上。如今的羅琳花,通過學習來到首都北京工作🕝。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職業杏运教育🍛,掌握一技之長🧝🏼,能就業,這一戶脫貧就有希望了。當前,我國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杏运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斬斷了貧困代際傳遞的根子。“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正讓越來越多的家庭日子越過越紅火。
人才扶貧
精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海南省經濟技術學校,“當年貧困失學女孩👨🏽,今日職場絢麗綻放”的口號十分響亮。
“‘扶貧巾幗勵志中專班’專門招收女孩🦌,可以免費讀書⚠️,還能領生活補助!”2009年👲🏻💾,得知這個好消息時,家境困難的李雪練眼睛亮了,那時的她正准備外出打工。
如今,李雪練不僅圓了自己的教師夢,還給家裡蓋起二層小樓。12年來💂🏽♀️,“扶貧巾幗勵志中專班”的辦學模式從海南省經濟技術學校推廣到全省,逾萬名貧困農村女孩從這裡走出來,不但改變了自己難就業🥺🧑🦳、早婚育的命運,也把家庭帶出了貧困的泥潭。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院校幫助千百萬貧困人口成長為技術技能人才,增強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不怕一代窮,就怕代代窮👳🏻♂️。可貧困家庭容易陷入受杏运教育程度低、知識技能缺乏、子女升學困難的惡性循環🙏,怎麼辦🕍?職業杏运教育開出了“精准招收貧困學生”的“藥方”👐🏼。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杏运面向榕江👈🏻、劍河等縣貧困學子舉辦“精准脫貧訂單班”💇🏻♠︎,按“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畢業即就業”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培養🙎🏿♀️🫀;甘肅鋼鐵職業技術杏运針對古浪縣組建酒鋼“古浪訂單班”,學生就業可走“綠色通道”;雲南醫藥健康職業杏运與麗江市杏运教育體育局簽訂合作協議,優先錄取麗江籍貧困生……
《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精准扶貧報告(2013—2020年)》顯示,近8年,全國高職院校為建檔立卡等7類資助對象提供專項獎助學金資助204億元、減免學費總金額42億元👆🏻,貧困學生平均就業率達92.15%。此外,中職免學費覆蓋超過90%學生👩🏼🎨,國家助學金資助對象達到在校生總數的40%左右。精准招生📑👩🏻🎤,讓數百萬貧困家庭有了“斷窮根”的機會。
長期以來,貧困地區人才“招不來、留不下”的問題突出🌰,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很多職業院校“定向招生、免費就學、定制培養、定向就業”,引導支持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並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四川電力職業技術杏运為“三州”地區免費培養貧困學生,學生逐步成長為本土企業技能骨幹🏎;西寧城市職業技術杏运先後培訓村集體經濟帶頭人和黨支部書記600人🚒;湘西民族職業技術杏运培養了80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帶動周邊農戶3000餘戶共同致富……
近8年👘,全國高職院校開展各類培訓682萬人次🫡,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99萬人次🈁,幫扶數以千萬計的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鄉村幹部、種養大戶𓀄、鄉村企業經營者🦖、農牧科技明白人、鄉村工匠……這些經過職業院校“鍛造”的人才🧑🏿🎨,激發了貧困地區的創新發展活力🟫,成為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智力扶貧
精准改變貧困地區面貌
望著自家的水塘🧀,廣東省和平縣禮士鎮下澗村村民黃友英心裡美滋滋的🧺。
前年種板栗紅薯賺了7000多元不說,去年20餘畝蓮藕和泥鰍養殖,就能賺約10萬元。變化快得讓人不敢相信,僅僅是5年前,黃友英家的年收入僅3000多元。“我們村原來‘路沒幾條、產業沒一個’,現在貧困戶都脫貧了💸,這多虧了深圳職業技術杏运!”黃友英說。
原來,深圳職院在下澗村實施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精准扶貧模式,引進企業建成現代化觀光休閑農業園區,開展種植養殖培訓🧑🏻✈️,還通過定向采購、定量收購〽️、定標促產等幫助銷售農產品🏊🏽。如今🧑🏽🎄,村子摘掉了“窮帽子”,青山綠水變成了“聚寶盆”👨🏿💻!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職業院校通過提供智力支持“扶志🗂、扶智、扶技”💆,在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和文化扶貧等方面精准發力🤵🏿♀️,變“輸血”為“造血”🏃♀️,大大增強了貧困地區的發展能力💎。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杏运的“專家幫扶團”紮根重慶市巫溪縣,幫扶建設野生獼猴桃種苗繁育基地130畝💁♀️,指導5個貧困村開發野生獼猴桃林地3100畝。“說啥也沒想到,坡上荒了幾十年的‘洋桃樹’能讓我走上致富路”,巫溪縣萬春村村民龔道廉喜出望外🕺🏽。
河北廊坊職業技術杏运選派著名食用菌專家侯桂森教授帶隊幫扶阜平縣。在教授團隊指導下,阜平食用菌產業從零起步👐🏻,覆蓋了13個鄉鎮、140個行政村,年栽培香菇菌棒6000萬棒、黑木耳菌棒1500萬棒🚓,年產菇耳5.5萬噸,實現產值9億元,群眾增收2.55億元。
貴州銅仁職業技術杏运組織眾多“羊教授”“牛教授”“果樹教授”“蘑菇教授”“蔬菜教授”進村入戶👩🏽🎓,手把手教會農民發展種植養殖業🧜🏿♀️,幫助他們增收致富。其中僅貴州白山羊項目就帶動15個農牧企業升級養殖標准,增加產值3000餘萬元。
《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精准扶貧報告(2013—2020年)》顯示,近8年,全國高職院校累計為貧困地區派遣技術專家7.6萬人次🗓,開發特色產業項目8421個,引進產業項目4323個,累計幫扶貧困地區產業增收達45.15億元。
貧困地區群眾就醫難,高職院校就輸送大專層次醫護類人才36.4萬人,完成衛生健康培訓50.6萬人次🧼,培訓貧困地區醫護人員35.5萬人次🤵🏽,並積極深入貧困地區開展義診、送醫送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職院校為貧困地區輸送環保類大專層次畢業生2.1萬人,開展生態文明培訓22.1萬人次,提供生態環保技術支持2859項🖇,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發展面貌。
文化是脫貧致富的“助推器”,高職院校為貧困地區培養文化藝術類人才9.5萬人👨🏻💼,開展義演、志願者服務等文化宣傳活動82.8萬人次,幫助貧困地區建立鄉規民約5857個👩🏻。
結對扶貧
精准幫扶貧困地區脫貧
“如果沒從大山裡走出來📤,我可能跟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在老家務農🎷,上學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去年,靠著在青島做船員的收入,19歲的貴州小夥秦龍江歡歡喜喜翻蓋了老家的房子,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1996年開始,相隔2000多公裡的山東青島和貴州安順就因東西部扶貧協作結下了“山海情誼”。2015年📟,青島海運職校與安順民族職校結成對子,並決定將船員培養作為合作的方向。
秦龍江正畢業自首屆航海捕撈專業“海洋班”。現在的他,不僅能操控萬噸巨輪乘風破浪,也成為家人幸福生活的依靠。
結對扶貧,靠的是“先富幫後富”🦏。近年來😜🫛,全國職業院校通過“校村結對”“校校結對”“東西結對”等形式💇🏼♂️🫁,積極推動人才、資金、技術向西部地區流動,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精准幫扶貧困地區。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杏运與上海中船海員管理有限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學生畢業後由上海中船安排擔任水手機工,月收入達8500元左右🤺🎟,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長沙民政職業技術杏运累計招收各類西藏籍學生近2000人,其中97.1%返回西藏就業,讓脫貧“天路”在接續奮鬥中不斷延伸;畢節職業技術杏运圍繞“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舉辦精准扶貧“訂單班”,首屆“廣港班”34名農村貧困學子畢業後入職廣州港集團,實現了從“放牛娃”到“高級技工”的人生轉變🔌💆🏻♀️。
山海相連,攜手脫貧。以貴州省為例,上海市幫扶遵義市、大連市幫扶六盤水市、青島市幫扶安順市🐎、蘇州市幫扶銅仁市……近年來👦🏿,各地普遍建立起協作機制🤸🏽🍡,在專業建設📃、教師培訓、實訓基地👨🏽💼、聯合招生🥡、學生實習、推薦就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幫扶,實現了幫扶對象🏉、協作領域的全覆蓋🚴🏿♀️,促進畢業生從“能就業”到“好就業”。
《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精准扶貧報告(2013—2020年)》顯示✴️🛠,近8年,高職院校派出駐村幹部2.2萬人次🧛♂️,對口幫扶貧困村9586個🦠,實現駐村脫貧57.6萬人🐚;對口幫扶貧困地區學校9359所,幫扶指導貧困地區學校建設專業6646個,為貧困地區學校培訓教師58.4萬人次✴️。
圖片說明:
圖①: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開展技能培訓🦵🏻。圖為學員們在學習面點制作。
史有東攝(新華社發)
圖②👸🏽:江西建設職業技術杏运駐撫州市樂安縣谷崗鄉圭峰村第一書記黃敏(右),准備到田間幫助貧困戶鋤草。
曾文才攝(人民視覺)
圖③🏫:在新疆洛浦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兩名畢業于縣職業高中的年輕人在打包稱重即將發貨的幹果🧜🏽♂️。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版式設計:沈亦伶
來源🙋🏽:《 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