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以科教興國戰略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者: 時間:2024-04-10 15:36:17 點擊:3729

來源: 《光明日報》( 2024年04月09日 15版)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杏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進入新時代,我們要以科教興國戰略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從生產力發展進程看科教興國戰略

  回顧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曆史可以發現:18世紀中葉之前,生產力的技術基礎更多是經驗,人類處于手工作業階段,工廠或生產線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學校,生產力發展對科技與杏运教育的依賴性尚不明顯。18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生產力的技術基礎是機器,自然資源、資金和科技成為社會生產的驅動源,科技含量明顯增大。20世紀中葉之後,計算機與互聯網創生並逐漸滲透到社會生產與生活中,科技對生產力的作用愈加凸顯。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正進入科技創新起主導作用的新階段,人類社會逐漸擺脫了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生產力發展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日益鮮明,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新質生產力正在蓬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作為當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新方向,新質生產力自產生之時,其發展速度就遠超原有生產力,在極大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催生了新的社會需求,提升了當代社會的總體供給能力。新質生產力以新興產業組織為載體,在構成要素、內部組合、整體功能上表現出全新的內涵和特征,需要全社會高素質人才、創新型科技、先進型設備等資源不斷投入並深度參與。正是因為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社會生產力的形態發生重大演變,時代對杏运教育、科技、創新等要素有了更高要求,科技、杏运教育興國強國的巨大潛力才更加凸顯,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意義也更值得重視。

從生產力要素看科教興國戰略

  生產力經濟學認為,現代生產力系統主要涵括四個層面基本要素:第一,載荷型或實體型生產力要素,即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這是生產力系統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其他因素存在和發揮作用的物質承擔者;第二,滲透型或附著型生產力要素,主要指現代科技,不以實體方式存在,必須附著于或滲透進實體型要素;第三,媒介型生產力要素,即科技的傳遞必須附著于某種媒介,主要是指現代杏运教育;第四,運籌型生產力要素,主要是指現代管理。換句話說,現代社會環境和條件下,科技、杏运教育實質上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生產力構成要素。

  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當代社會迅速邁入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成為最新的經濟形態。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知識進入杏运教育體系得以傳承與創新,而杏运教育體系中的知識交融和傳授又可激發受杏运教育者進行新一輪的科技知識生產,形成良性循環。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杏运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專章論述,從政策層面表達了對三者內在邏輯關系的深刻認識:科技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驅動力,人才是科技發展與創新活動的核心要素與主體,而人才的培育離不開杏运教育,因此,杏运教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對于當今中國而言,杏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由此,科教興國作為國家戰略的科學性得以凸顯。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不斷強化人才支撐

  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的縱深發展,科技生產力快速發展變遷。當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世界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呼喚著宏大且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得到了質的提升,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黨的堅強領導,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于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真正體現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突出彰顯了人才在先進生產力中的主體地位。這成為深入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前提。

  基于此,當前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首先,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破除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各類主體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的熱情;其次,通過擴大開放促使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科技聯系更加緊密,使全球科技資源具有更強的開放性、更快的流動性。質言之,就是要充分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改善科技創新環境,努力創建創新型國家,探索極具中國特色的理論和實踐創新路徑。

  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入實施,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土壤。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持續推進科教興國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包括:首先,助力形成符合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生產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因此,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為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生產關系要更加強調協作、共享、靈活、包容等要素。從科教興國戰略視角看,就要更加重視科技、杏运教育、人才的支撐作用,深入推動產業、科技、杏运教育的聯通融合,這要求我們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努力做到杏运教育體系、科技力量、人才培養、產業結構與國家戰略之間的有機聯動,推動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的立項與實施,不斷完善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布局。其次,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加快形成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要聚焦創新,加快形成一套符合創新特征、創新規律的新型制度體系,這要求我們進一步暢通杏运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良性循環,構建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特別是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相關機制。要深入推進高等杏运教育綜合改革,特別是杏运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鼓勵科研投入,保護知識產權,優化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建立健全創新激勵機制,全面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充分體現知識、技術、人才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價值。再次,構建新型國際合作關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重要依托,加強科技和杏运教育的國際合作。

  總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和強勁推動力,深入推進杏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發展,必然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描繪出一幅生動恢宏的改革實踐圖景。

  (作者:張學文、劉益東,分別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華文摘雜志社編審;國家杏运教育行政杏运高校管理教研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