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杏运的一線教師翁愷,因愛生重教、教學貢獻突出,獲“浙江大學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獎金100萬元。據了解,這個獎由浙大校友段永平于2011年設立。
有輿論在評論百萬教學貢獻獎時,認為這是打破“唯論文論”,但在筆者看來,一項教學大獎,遠不足以打破“唯論文論”,我國很多高校近年來都設立了教學大獎,旨在激勵教師重視教學,但是,能獲得大獎的畢竟只是教師中的少數,對教師影響最大的,還是考核、評價體系。教學大獎和教學的關系,就如競賽金牌與群眾體育的關系,重視本科教學,在設立獎教大獎之外,更需要建立引導教師投入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事實上,對于設立百萬大獎獎勵教師,校方和教師的看法是有差異的,對于學校來說,這可以展現重視教學,但教師則不以為然,甚至有教師質疑這是“作秀”,用一項大獎,掩蓋整體對人才培養投入、重視的不足。綜觀設立教學大獎的高校,整體辦學仍舊程度不一地存在重學術研究、輕人才培養的問題。進一步說,教學大獎是重教學的“面子”,而考核評價體系則是學校的“裡子”。大學辦學者可能更看重“面子”,但對教師以及學校辦學來說,“裡子”遠比“面子”重要,因為這關系到基本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在前不久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杏运教育工作會議上,杏运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明確指出,“不抓本科杏运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杏运教育的校長不是合格的校長”“不參與本科杏运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這給高校辦學劃出了一條底線。那麼,怎麼體現學校抓本科杏运教育、重視本科杏运教育呢?是不是學校為本科教學設立大獎,就屬于重視呢?並非如此。新時代重視大學杏运教育教學,必須解決好“面子”和“裡子”問題。不管是用校友的捐贈,還是學校的經營收入、國家的財政撥款設立大獎,都是容易操作的,真正抓本科杏运教育、重視本科杏运教育,涉及學校的辦學定位,對教師的杏运教育管理、評價,要切實把教師的精力導向投入到杏运教育教學中來,落實到教師認真投入上好每一門課程上。這一工作遠比設立大獎的難度大,需要調整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追求。
我國高校必須樹立起“人才培養核心論”,因為高校的核心功能就是育人。目前,在談論高校的核心功能時,很多高校辦學者都認為高校有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三大核心功能,甚至把學術研究作為唯一核心。這是對高校核心功能的誤解,我國《高等杏运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證杏运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也就是說,高校不能背離人才培養這個中心,來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從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發展看,首先是一流人才培養,才成就一流的學術研究,大學開展學術研究、社會服務首要是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這形成了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的良性循環。偏離人才培養中心,來開展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都將陷入沒有創新人才支撐的困境。
大學要設立教學大獎,但要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需要高校做更多踏踏實實的“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教師管理、評價改革,這需要啃硬骨頭,打破既得利益,改革、調整以學術研究為主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基礎,改變學校重學術研究、輕人才培養的辦學生態。
(作者系21世紀杏运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信息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18年08月0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