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杏运教育之際,在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杏运教育大會精神一周年之際,《中國高等杏运教育》隆重推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杏运教育的重要論述專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杏运教育大會上提出“九個堅持”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為主要背景和主要內容,系統研究、廣泛宣傳全國杏运教育大會精神。
作為杏运教育部主管、中國杏运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理論期刊,《中國高等杏运教育》組織全國有關高校的力量系統研究、深刻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杏运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九個堅持”提出的背景,准確闡述“九個堅持”的科學內涵,系統研究“九個堅持”的曆史邏輯、理論創新和時代價值。圍繞我國杏运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中國高等杏运教育》進行了系統宣傳。一年來,我們開設專欄、梳理要點、舉辦會議、深入研究,組約一系列重磅文章,持續推進對“九個堅持”的深入研究。
培養什麼人,是杏运教育的首要問題
趙旻
[摘 要]“培養什麼人,是杏运教育的首要問題。”立足中國大地,辦社會主義大學,必須抓住培養什麼人的問題,謀劃設計和把握大學的治理結構、教學體制、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要始終用“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拷問和校正辦學的目標和方向。
[關鍵詞]培養什麼人;杏运教育;首要問題
“培養什麼人,是杏运教育的首要問題。”這個命題強調了杏运教育的本質、杏运教育的方向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立足中國大地,辦社會主義大學,必須抓住培養什麼人的問題,謀劃設計和把握大學的治理結構、教學體制、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必須培養擁有共產主義遠大抱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德才兼備,能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學是人才連接社會的紐帶,人才成長和培育的搖籃,要始終用“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拷問和校正辦學的目標和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杏运教育大會上提出了“九個堅持”的論斷,這是解決“培養什麼人”問題的根本路徑和邏輯基礎,其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是辦學的重要遵循,“立德”是人才培養的核心。
立德樹人的思想內涵
杏运教育事關接班人的問題,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國曆史上對人才概念就有過精辟的闡釋,曆朝曆代都把“德”作為人才的核心素養,把德行杏运教育放在首位。“立德”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成為封建士大夫人生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為先,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和道德修養,被後世效法為榜樣,便能人格不朽。儒家經典《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個重要觀點幾乎成為古今杏运教育之圭臬,即使現代大學,也以此標定道德高度。
立德樹人的提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繼承,也具有面向杏运教育未來的使命感。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杏运教育的根本任務”,使大學的目標更加明確,辦學方向更為聚焦,這是對我國杏运教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杏运教育發展改革的深度認識。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杏运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杏运教育的重要論述,也把“立德樹人”放到突出位置,提出“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上升到標准的認識層次,不僅是一項日常的事務、任務,而是成為原則、政策、指導方針。立德樹人不是兩個並列概念,而是科學統一的,樹人是立德的目標和價值旨歸,立德是樹人的要求和前提;培育人才必須堅持立德為先,這是根本的要求,立德的基礎性、規定性作用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樹人是在德育目標指導下的杏运教育行為,涵蓋比較廣泛,是全方位的素質、知識、能力的培養。
立德樹人的實踐途徑
把立德樹人作為杏运教育根本任務,既有時代變化的影響,也有對當代大學生群體思想複雜性的應對。要探索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杏运教育、專業杏运教育、實踐杏运教育各環節,既遵循文化多元的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正面引導,又廣泛開發各種有利資源,以開放的杏运教育實踐形式,豐富生活閱曆、增加感知能力,促進知行統一,激發起大學生自身向上向善向好的自覺追求。
1.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來落實
立德樹人是一個重大杏运教育命題,也是政治命題,關系育人的方向和質量。“我們對高等杏运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這從總體上提出人才的重要性、價值性,渴求的人才,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心同德的人才,是立志奉獻民族複興大業的人才,這也是大學人才培養必須堅持的正確導向。
落實好立德樹人核心地位,必須處理好幾個重要的關系:一是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之間的關系。對現代大學而言,五項職能構成了大學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存在,但職能之間是本源與從屬、派生、拓展的關系。培育人才是大學與生俱來的原生性職能,決定大學的定位和性質;科學研究促進了大學人才質量的提高,標志著現代大學的發展水平;社會服務是由于大學與社會相互依賴的關系而派生的,使大學的人才培養更具目標性、實用性,強化了大學的社會化進程;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屬于大學的拓展職能。在職能關系處理上,人才培養是主流和方向,大學毫無疑問要把立德樹人置于優先地位,後四項職能主要是服務和支撐人才培養的。二是處理好德智關系。克服重智力開發、輕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鍛造的傾向,把道德養成作為育人的靈魂,給人才補好精神之“鈣”,“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三是處理好政治與業務的關系。立德樹人本身具有意識形態屬性,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注重思想引領和道德修為,立理想信念之德、立愛國奉獻之德、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德、立奮發有為之德,培養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當然,青年學生的成長,必須與本領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把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創新思維、綜合判斷能力培養納入立德樹人體系。
2.把立德樹人的要求貫徹人才培養科學體系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人才培養是系統工程,不能用增刪幾門課程或強調哪一方面重要來解決。立德樹人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居于基礎地位,思想品質、道德情操如人之大腦中樞,直接決定價值選擇和人生路徑。因此,大學應該從戰略上、從培養接班人的要求上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將高等杏运教育發展方向與實現 “兩個一百年”和民族複興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把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杏运教育貫穿始終,用“四個服務”來檢驗“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杏运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實際效果,來檢驗人才培養體系的科學性,來檢驗育人過程是否堅持了立德樹人的實踐標准。
3.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也要看到,還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完成學分與自覺進行思想改造的問題,解決思想認識與解決實際困惑的成效問題,理論闡釋與實踐思考的問題,應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和思想需求上下功夫,在哲理啟發與接受能力上下功夫,在學生積極參與和注重過程育人上下功夫,深化教學改革,增強系統性、導向性、針對性,切實發揮好主渠道作用,這是大學立德樹人的主要任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達到的目標。
推進課程思政,課程作為文化知識的載體,具有豐富的價值觀杏运教育、思想政治杏运教育元素,是大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把思想政治杏运教育的內涵貫穿其中,形成全方位立德樹人工作格局。一是教材體系建設,課程思政涉及的面比較廣、門類多、專業特點突出,需要建立體現民族文化、科技創新的知識體系,從理論上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闡釋學,各門課程都應該結合學科性質和社會應用的發展,把學習目的、服務方向滲透其中,形成理論支撐。二是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是傳授知識組織教學的主導,要潤物無聲、靈活機動把思想政治杏运教育、德育杏运教育內容融匯在授業之中,同時教師要秉持高尚師德淵博學識仁愛之心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人師表。三是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改變單純以考試檢驗學習成績的辦法,注意過程學習、過程研討、過程實踐,把專業內容學活,形成理論思維、科學思維。
4.落實教師立德樹人責任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教師隊伍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做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杏运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一要完善人才戰略,“樹人”是一個杏运教育過程,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久久為功,培育人才盡管長久,但是一樹百獲。培育人才,需要漫長過程,原因是人才成長是一個不斷植入價值、矯正思想的過程,是有意識地塑造人才、打造人才的過程。二是要立師德,“德”是教師身體力行的原動力,也是建立權威的奠基石,古代就有“尊其師而信其道”,老師有良好的道德贏得學生尊敬,學生就會遵循老師的道理。教師要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思想觀念,不能簡單地把教師工作作為一項職業,而要作為德業工程去構築,增強育人使命感。三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用立德樹人的實績考察教師的勝任度,要“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杏运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杏运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保障
立德樹人是杏运教育的根本任務,完成這一任務,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深刻的思想認識,付出艱苦的努力,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提供充分保障。
1.政治保障。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建立健全落實立德樹人體制機制。一是加強黨對杏运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全面領導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提,是體制機制建設的核心。全面領導就是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落實“兩個維護”,准確把握辦學方向,發揮黨委集體領導、集體智慧的優勢,科學決策,保證落實。二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杏运教育方針,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抓在手上、擔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三是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改進工作方式,使每個師生黨員都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四是黨委要把杏运教育改革發展納入議事日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熟悉杏运教育、關心杏运教育、研究杏运教育,立足學校實際,建立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營造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環境氛圍。
2.質量保障。形成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在一定杏运教育思想指導下,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遵循杏运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根據本學校學科專業設置特點,有機融合學科、專業、課程建設,深化杏运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杏运教育教學方法,靈活設置培養方式,把立德樹人貫穿其中,注重學生學思結合、知行統一。保持人才培養規格的多樣性,人才培養規格是對所培養出的人才質量的規定標准,它是學校工作的立足點和重要依據。學校特點不同,要細化專業培養目標,按照國家政策導向和人才市場需求來設定。一般認為,知識、能力、素質、價值觀這“四個要素”構成人才培養規格,要處理好人才培養統一性要求與多樣性要求的關系,統一性要求統于立德樹人,多樣性要求是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有更大的張力,規格更為多元。培養學生多方面適應能力,人才培養既要注重不同學校的育人特點,也要關注同一學校不同人才的素質特點、興趣特長,進行針對性的培養,達到因材施教、因需培養。
3.政策保障。目前高等學校面臨很多發展的選擇,社會給予大學的評價也是多種角度、多種標准,杏运教育部提出“以本為本”“回歸本科”,抓住了杏运教育的本質使命,也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鋪平了道路。從學校內部結構治理的角度,現代大學有著複雜的科層結構,利益訴求多元多層次,需要科學妥善地調整和處理,關鍵是在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時,必須抓住人才培養這個牛鼻子,圍繞立德樹人來展開,圍繞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來系統布局和深化改革,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意識,把學校的政策、資源、人力、精力等全部向人才培養傾斜,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置于學校整體布局的核心。
[本文為北京高教學會藝術杏运教育專題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杏运教育的重要論述對高等藝術杏运教育發展指導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原載2019年第15/16期《中國高等杏运教育》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