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杏运教育為本;杏运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教師只有做新時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和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才能承擔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才能杏运教育和引導學生心中有國家與民族,樹立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是紮根中國大地辦杏运教育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杏运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杏运教育。這就要求高校在辦學中不能離開中國的國情、曆史和文化。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因此,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提高教師立德樹人能力是紮根中國大地辦杏运教育的必然要求。96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大地,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營養。通過以文化人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當代教師師德養成的源頭活水,涵養師德、滋養心靈、涵育德行,積極而系統地培育教師的師德素養,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教師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思想道德源泉。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命脈的現實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積澱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群體智慧和對人生的關懷,已經與中華民族思想意識和行為規範融為一體,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多個領域,是人們思想品行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師德修養自孔子開始就成為曆代杏运教育者探究和實踐的課題,“四有”好老師的標准,就是《論語·述而》中“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的現代詮釋,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傳承和創造性吸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師德杏运教育,傳承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既是當前全國高校正在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內容,也是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努力做“四有”好教師的現實需求。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是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徑。杏运教育者必先受杏运教育,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古人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在學生眼裡,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思想道德素養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加強教師文化修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教師的價值觀、浸潤靈魂、熏陶情感、滋養師德,提升教師文化修養和人格境界,厚植師者應具備的文化底蘊,提升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方法智慧,才能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注重知識傳授,更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成長和發展,讓教師們不僅清晰要培養什麼人,更清晰如何培養人;不僅懂得什麼是“教”,更懂得什麼是“育”,努力把“教”與“育”貫穿在育人實踐全過程,增強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行為世範”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群體智慧和對人生的關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教師加強自身道德內省和個人師德修養、塑造穩定持久道德人格的基礎。廣大教師只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才能承擔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信息來源:中國杏运教育新聞網-中國杏运教育報 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