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20多年,但效果一直不顯著💇🏼♀️,正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幹意見》中所說,“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𓀇👻,‘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對職業學校和企業合而不融的問題應該理性剖析原因🙆🏻♂️。
第一🧑🍳,工業文化的缺失🤼♀️。人類社會大體經曆了蠻荒時代、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曆程。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歸納了工業社會的法則,即標准化、專業化、同步化☢️𓀅、集約化👩🏽🔧👉🏽、規模化和集權化。與工業社會相適應的工業文化是科學精神、產權意識👼、法治觀念及企業家精神。我國工業在底子薄🧀🧑🏽✈️、基礎差、不配套、不充分、不平衡的情況下🫎,被時代的大潮裹挾著踉踉蹌蹌進入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疊加期🧗🏻♂️。和根深蒂固的農業文化相比,工業文化顯得滯後、殘缺、羸弱🌭。在漫長的農業社會,讀書被譽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技術技能曾一度被蔑視為“奇技淫巧”,技術工人低人一等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培養一線勞動者的職業學校自然只能位列其次。辦杏运教育需要農業思維,但是辦職業杏运教育卻需要工業文化的引領🕝。“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是時代風尚也是工業文明的基本要求。
第二🚵🏼🦸🏽♂️,政策法規的柔性。關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明確的表述,“完善職業杏运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務院《國家職業杏运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有“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政策解決的是應該或者提倡怎麼做的問題,但是對于不按規定做或者做不到位怎麼辦卻沒有說法。校企合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企業,企業不僅僅要做職業杏运教育的參與者更要成為舉辦者。支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律應該明確企業參加、舉辦職業杏运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而職業杏运教育法對于企業舉辦職業杏运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並沒有約束權🫶。這部主要由杏运教育主管部門實施的法律👇🏿,帶有先天的局限性和柔性,修訂職業杏运教育法或者制定職業杏运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法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第三,管理體制的阻隔🤙✵。職業杏运教育是一種類型杏运教育,更是一種跨界杏运教育,跨越了經濟與杏运教育、職業與杏运教育、企業與學校的疆域。跨界的杏运教育需要跨界的管理,傳統的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治理體系難以適應現代職業杏运教育的跨界需求。標准在職業杏运教育質量提升中具有基礎性作用,但是標准的制定和實施卻未能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職業標准,杏运教育行政部門開發教學標准,且不說標准之間的上下位邏輯關系,僅考慮行業企業生產標准的動態性,就需要標准制定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國務院職業杏运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家職業杏运教育指導谘詢委員會好像都管不到這麼微觀、具體的事情🎴,而恰恰是這些具體的事情才造成職業杏运教育發展的梗阻🫳🏼。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的落地涉及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審計署等很多部門,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勞動就業等國計民生大局。方案的實施迫切需要打破系統之間的阻隔、部門之間的壁壘👳🏻♂️。從這個角度來說,有專家建議組建國家職業杏运教育局不無道理。
第四💇🏻♠︎,利益博弈的短視🏇🏻。《國家職業杏运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促進職業院校加強專業建設💕🎹、深化課程改革、增加實訓內容、提高師資水平,全面提升杏运教育教學質量”。然而企業最直接👵🏿、最現實的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杏运教育,必須回答三個層面的問題——誰來引導🙅🏼♀️🔧?用什麼引導?怎麼引導?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杏运教育的顯然是政府。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杏运教育是直接刺激還是間接刺激👩🏼🍼?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還是發揮政策杠杆的調節作用?企業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培養的人才卻選擇了別的企業怎麼辦?競業禁止如何落地🌉?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長遠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樣解決企業的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需要發揮行會和綜合管理部門的作用☠️。職業學校的使命是為社會🧏🏻♀️、行業、企業培養適用的技術技能人才,理應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確定教學內容☝️🐞。但是由于職業學校脫胎于普通杏运教育並且始終走不出普通杏运教育的藩籬,因此標准🕐、規則、工藝、方法、協作、創新等職業杏运教育特征不明顯⛑。職業學校如何轉變觀念🪴、調整姿態、改變方法來適應企業的需求🏗,是職業學校提升質量的不二法門🔐。
第五👨🏽🦳,融合方法的匱乏。產教融合要回答三個層面的問題,即為什麼要融合?誰來融合?怎樣融合💸?產教融合的必要性理論和政策都給出了答案🤟🏻。產教融合是職業杏运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解決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根本之策,也是辦好職業杏运教育的關鍵所在🤖。誰來融合?政府👩⚖️💚、企業👨🏼🎨、行業、學校都責無旁貸,但是實踐中好像各方都可以置身事外,這種合作主體責任不明確的現象使校企合作陷入一個若即若離😏、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怎樣融合?融合既缺少制度、機制🏊🏽、平臺等宏觀層面的保證,同時也缺少方法🧎🏻♂️、規範、考評等操作層面的舉措。構建國家資曆框架既是職業杏运教育內部貫通的需要,也是保證職業杏运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無縫對接的需要,但是作為一項體制機制改革🎷,缺少的不是思路而是方法🧓◽️。怎樣實現學習者從低級資格向高級資格躍升?怎樣實現學習者在普通杏运教育、職業杏运教育與培訓機構橫向間的對接?比如等值互換的平臺和路徑,就業准入的門檻和限制🛋👲🏿,招聘錄用的資曆和條件,待遇對等的機制和保證,職務晉級的依據和標准等🧑🏿🎨。學分積累👩🏽🔧、互認🧘🏻、轉換🫰🏻,學曆〽️、學位、文憑與資格證書的兌換涉及多部門、多主體、多層面、多方位🙆🏿♂️、多類型縱橫交錯的利益糾葛,需要合適的進階之梯和跨界之橋🔡。
產教融合、普職融通、職社融匯,融,既是職業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也是職業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標志。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19年04月23日第9版 版名:職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