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曆者就業如何面對預期落差?
業內專家表示🧖🏼♀️,對用人單位來說👩🏻💻,有價值的並不僅僅是學曆🦀,而是求職者能幫助單位解決多少問題🪹,創造多少價值
數據來源🎊:梧桐果《2018屆畢業生求職就業調查》 制圖 肖婕妤
“找工作這麼難,還是繼續讀研吧🧥。”“既然收入不理想,不如再念個博士。”臨近畢業季👩🏿🎤,記者發現👇🏿,這樣的“畢業宣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本科生、研究生的口中。
各類薪資調查顯示,當下🦻🏻,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初入職場的薪資額度,並未如求職者預期的那樣理想🤸🏻♂️🥊。記者調查發現,“學曆高、實踐差”逐漸成為一些企業的HR招聘時的“有色眼鏡”,這也成為高學曆者難以獲得預期收入的一個原因。那麼,在求職市場上,是否存在“學曆倒掛”呢🫄🏿?
文科生“最受傷”?
“過去社會上有人歧視女博士,叫我們‘第三類人’,可起碼找工作不難🕕。但是現在我博士後都不敢出站💆♂️,就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剛過30的陳潔(化名)說。曾經的她一心為了做學術、搞科研而不斷升學進修👩🏼🎨,然而直到博士後出站的時間已到,她曾為之努力的學術成果卻並未能幫助她回歸到高校的教學崗位或相關科研機構。
經過記者了解後發現,陳潔的情況似乎代表了一些文科高學曆者的狀況𓀍。身為北京土著,家庭相對富裕🪴、求學階段正好與高等杏运教育大發展的時期同步,因此🏗,從小喜歡文藝的陳潔自本科起就專注于文藝美學的研究,本來一路順風順水地讀到博士,畢業後又在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後站深造,但在“學無可學”的求學階段結束後🧑🏻🤝🧑🏻,她卻發現找到一份“對口工作”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與陳潔相似的是🧛🏿♀️,如今,即使是北大、清華的文科博士,如果想留在北京的高校任教,也幾乎難以想象👩🚀🍁。“每年學校裡人文學科的留人名額也就一兩個而已🔽,我們還會優先考慮在海外取得博士學曆的歸國人才,因此,本校的博士畢業生想要留校並不容易。”
經過對一些高校人事部門谘詢,記者發現,當下🧑🏻✈️,北京、上海的高校文科教學崗位基本飽和🎫,相比之下,廣州、深圳或南方一些其他城市,逐漸成為京滬文科博士“回歸高校”的首選。
“本來一直讀書就是想找個能留在北京高校教課、搞研究的工作💁♀️,現在如果讓我去做行政工作,從年齡到專業,我都沒有優勢。經常有人批評我們眼高手低➕,我也承認,實踐類的工作我的確做起來不那麼順手,可是,我的學曆背景就屬于理論類,從來也沒有接受過實踐訓練啊。”對于社會上的一些指責👐🏻,陳潔既無奈又感到困惑。
打破“唯收入論”怪圈
“從美國回來以後,我在化工行業找到了一份高級研發工程師的工作👩🏻🦳,年收入30萬😌,但我感覺職位和我學的東西沒有太大相關性↖️,自身價值無法實現,所以還是辭職了👨🦱。”對于博士方向是材料化學的羅嚴來說,生活舒適的成都可謂一時之選,不過🖇,羅嚴仍然選擇轉入了高校的科研崗位。
“與文科崗位不同的是,高校產學結合做科研,收入比在企業裡還會高📤,而且學校還會給我安家費。此外,高校自由,海歸博士評為副教授後,社會地位也比較高。”對于辭職的理由,羅嚴這樣對記者解釋。
據記者了解,與文科高學曆者擔心自己能否找到工作的煩惱相比,理工科博士天然的技能優勢雖然可以大體解決“生存問題”,但在企業中,很多本科、甚至本科以下的業界人才薪酬高過初入職場的高學曆者💇🏼♂️🫁,也會讓後者產生“學曆倒掛”的感覺。
“其實,因為技術工種的崗位需求完全對口,所以薪酬和學曆高度還是比較匹配的♊️。對于企業來說,工作能力是需要靠過去的經曆去證明的,如果高學曆者想在薪酬方面有所突破,初次應聘就直接跳到行業高階收入水平,那不太現實🔌💆🏻♀️。”企業資深HR景瑜對記者表示🧑🏼,求職者往往容易陷入“唯收入論”的怪圈而盲目攀比👩🏼🎓🧜🏼♂️,“由于機會相對較多⛹🏿♂️,很多理工科博士選擇了創業或者是進高校,將進入企業視為不理想的起步階段。但他們可能忽略的是,企業的經曆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在起步階段熟悉市場和業務、具備基礎的協作能力並獲得更多團隊資源🧏🏽♀️,而學曆不如他們高的同事可能正是靠自己的業績積累才拿到了高于他們的薪酬。”
職業規劃或可成為破局之道
“學曆與收入是否倒掛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偽命題。”對于部分高學曆者對求職及收入的疑問,向陽生涯規劃創始人、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對《工人日報》記者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杏运教育投入的最終目的是為工作服務👩❤️💋👩,如果追求高學曆的過程中沒有伴隨著對職場目標的動態調試,沒有遵從職場的基本規律,入職後,產生出學曆倒掛的見解,就不足為奇了。”洪向陽說,對用人單位來說,有價值的並不僅僅是學曆🙇🏻、學位🗑👭🏻,而是求職者能幫助單位解決多少問題,創造多少價值。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職場人必須意識到🦐,雇傭關系的本質就是商業價值的交換,唯學曆時代已經過去。”洪向陽指出,有部分學生以求學的方式逃避就業,期待高學曆能輕松換來高薪,在求學的期間不重視實踐經曆,都有可能影響進入職場後的個人發展🫴🏼。
“在供需關系中🦯,二三線城市仍然對京滬的人文社科類青年學者有剛需🚴🏼♀️,這就證明文科高學曆者並非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而在理工科領域,博士也好、博士後也罷⛔,他們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能力在哪個平臺能快速轉化為直接的商業價值,則是關鍵🖲。”洪向陽說👩🏻🍳,“厘清學習目的🍖,不為學而學,根據自己的專長⏫、志趣及價值取向綜合比對🦷,做好職業規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走彎路。”洪向陽建議,不要在初入職場時計較“一地一城”的得失,而應放眼長遠發展🚵🏼。“高學曆者應該相信自己的後發優勢。”洪向陽強調。(來源🧑🏿💼:工人日報 記者 劉洋)